日前,北师大教授钟伟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如果到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文章还说,“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4月7日《广州日报》)
□王石川
言辞一出,板砖横飞,不少网友以愤怒与不屑加以回应。应该说,这种言论有其合理性,也有不妥之处。说其有合理性是因为,在当下,对于不少人来说,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的确是天文数字,但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国家的发钞速度,以2027年退休为计,一二十年之后,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的确并不是什么惊人数字,不妨试举一例:
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价格,《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则新闻评论,“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1989年2月20日《人民日报》2版)
显然,在当时,6万多元对于普通北京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如今,也最多相当于北京两三平方米的房价。以此观之,20年、30年之后养老得花1000万元也并非是无稽之谈。
其实,审视该教授的观点,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吸引眼球的千万元存款,而是当前触目惊心的养老金缺口。据该教授称,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目前仅能满足不足500万人存活25年的基本养老所需,而目前离退休的老年人为5000万人,缺口为90%。这一判断并不是危言耸听,据报道,去年12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2008年中国地方和中央养老金不足全球的0.8%,大大低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7.3%的比例。
经济发展再迅速,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有百万、千万存款,“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应是每一个老人的归宿和依托,因此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上加大投入,对社保体系进行科学设计,让国人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