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水之
“老枪”说,黔西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面布满石芽、溶沟,地下则藏有溶洞、暗河,“当地有些上年纪的老人说,老辈人传说在附近的山洞里有水,弄不好还有地下河呢!但是仅仅是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水,有多少水,谁也没有亲眼见到过”。
虽然不是那么肯定,但是这样的传说仍然提醒了“老枪”:对,到山洞里看看!这个念头让“老枪”无比兴奋,“探洞是我的强项,我要利用自己的户外运动经验帮助灾区群众寻找水源。”
4月3日,应贵州洞穴协会邀请,“老枪”与兴义市顺风车户外俱乐部的另外两位探洞志愿者——“奶瓶”、“小米”紧急组成探水小分队,参与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牵头发起的“水源行动”,来到贵州省重旱区普安县地瓜镇莲花村附近的山中,寻找藏在山洞里的水源。
“我们当天共探测了4个洞穴,最深的垂直高度有55米,洞穴里明显有蓄水的迹象,只是现在已经完全枯竭了。”第一天,在山洞间垂吊了一天的他们没有找到一处有效水源。
虽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队员们却没有因此气馁、后退,那些隐隐约约水的迹象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说不定下个洞里就会有水!
苍天不负有心人。4月4日这天,三位队员的运气似乎特别好,在兴仁县大山乡附近的山中,他们一下子找到了3处有效水源。
“确切地说应该是两处,有一处当地百姓已经发现,并且已开始取水使用,我们只是去帮助勘测一下具体的藏水量。”“老枪”告诉记者,当他们听说大山乡有个山洞里有水,附近村民眼下都在那里取水时,“我们就想,在这种时候还有大量藏水,这个洞也许有什么名堂,所以大家就特别想去看看,期待有新发现。”
于是,三位队员找到了当地百姓所说的这个山洞——大山乡河坝村龙井洞。进洞探测行进大约40米后,大家便看到一处大面积静态积水,“水特别清澈,看起来像是与地下水系相连的涌泉,水位很深,容水量大概有100立方米左右”。
这个发现给“老枪”他们三位带来了惊喜,如果是与地下水系相连的涌泉,那么附近一定还有类似的山洞。更重要的是,经过探测他们发现,这里的水质非常安全,可以直接饮用。
果然,随着勘探的深入,他们又相继在河坝村发现了另外两处有水的山洞。黄秧树洞,从洞口斜向下深约20米处发现了静态积水,水位海拔1475米,经探测确定是与地下水系相连的涌泉;大龙滩洞,洞口即可见水,水位海拔1475米,水面约50平方米,水深超过50米,可谓一大型天然蓄水池,水质很好,极具开采价值。之后,在4月5日这天,三位队员又在麻窝村发现了阴河洞,主洞全长约1000米,下洞20米即见地下河,暗河上游水面海拔1515米……
至此,经过整整3天的艰难探寻,他们终于找到了5处可利用的地下水源,此外还有11处也已初步确认有水,只待日后探测确定具体的蕴藏量。
取水之
水源找到了,怎样把水抽运出来却成了难题。
“据目前的勘测情况来看,河坝村地下肯定有大型水系,不是地下河就是漏斗形蓄水坑。”“老枪”说,“从河坝村大龙滩水位不随降雨起落、喷涌时可高达两米的情况分析,此水系很可能与一地下河贯通,藏水量应该不小,如能开发利用起来,足以缓解当地的用水困难。”
这一发现让大家欢呼起来:“太好了!真希望现在就能把水抽出来让老百姓用!”
三位队员立即将此发现告诉了当地的乡政府,但是,却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因为没有额外的可用资金,当地乡政府无力购置与之相对应的水利设备。得知无法马上进行开采利用,大家只能无奈地“望水兴叹”。
“要是能有足够的资金开建应急供水站,用水泵把洞里的水抽上来就好了。”眼睁睁看着丰富的水源就在洞里却没办法引出,“老枪”非常失落,“真是太可惜了,旱情如此严峻,找到的水却取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行动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大实惠,这简直是一种浪费。”
话虽这么说,面对眼下持续的用水危机,三位队员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探洞找水,“探洞才是我们的强项,至于如何把水抽运出来,还是请政府部门想办法吧。”
捐水之
得知鹤壁市民将向黔西南旱区捐水之后,“老枪”表示非常感动。
“老枪”说,目前抗旱最缺的还是钱和设备,“旱情持续到现在,缺水是肯定的。只是,在各级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下,现在全国各地的爱心水都向西南涌来,这就显得有些盲目,不够理性了。虽然把矿泉水一瓶一瓶地运送过来也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毕竟只能解一时之渴,从长远考虑,对抗旱救灾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还是购置抗旱设备,修建、完善水利设施更为实际,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
“老枪”解释:“不是说送水过来不好,只不过,我更希望每一笔爱心捐助都能最大限度地为抗旱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通过村内相互调剂、群众自救拉水、乡政府组织开展送水活动,现在灾区群众吃水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党和政府正在不遗余力采取各种措施,不会让一个村、一户人家吃水困难的。”
因为第二天还要继续进山探洞寻水,“老枪”在QQ上与记者匆匆告别,他最后这样回复记者:“不管怎么说,你们的爱心捐助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捐水也好,捐款也罢,大家都是在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值得敬佩。在这里,我替灾区的老百姓谢谢大家,谢谢鹤壁人民对抗旱救灾的无私援助,谢谢鹤壁人民对灾区群众的关心与关爱!”
(图片提供:老枪)
无水之
“老枪”是贵州省兴义市顺风车户外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有着两年探洞经验的探洞高手。
早春三月的一天,他像往年一样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仁县户外旅游。没有潺潺的水声,没有青青的麦苗,没有绿树,甚至连灌木都看不到,呈现在眼前的景象让“老枪”感到吃惊,正是麦苗抽穗的季节,而地里的麦苗不足尺把高,在收获渐近的日子慢慢枯萎。老乡们默默地守着干裂的土地,呆呆地望着毫无生机的麦田,神情茫然而无助。
“老枪”在QQ上告诉记者,兴仁县土少石多,耕种条件极差,“老百姓的粮田就开垦在山坡上,山是石头山,并没有大面积的土地。包谷就种在石头上的小坑里,每个石坑里能种一粒种子。石坑大概有巴掌大小,里面有一点点土,不超过3茶缸”。“老枪”说,这种地形无法积水,干旱一旦超过30天以上,庄稼就会绝收。
“当地居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赶上风调雨顺还好,遇到像今年这样的持续大旱,吃水都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死。村民们欲哭无泪,不知道生活该怎样继续下去”。
“不止这一个村子旱成这样。”“老枪”告诉记者,在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普安县地瓜镇莲花村,因为90%的土地都已经石漠化,这里打井取水根本不可能。“水贵如油啊!有点能耐的村民都搬走了,搬到能打井的地方去,起码有水喝。”
看着乡亲们茫然又无助的眼神,“老枪”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没水的滋味不好受啊,我能为乡亲们做点啥呢?”
已经连续8个多月没下过一场雨了,黔西南,这片焦渴的土地正遭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磨难……水,水,水!哪里才能找到新的水源?4月7日,记者再次连线《黔西南日报》记者得知,为解水困,3位年轻的探洞志愿者连日来数次涉险探洞,并最终帮助村民找到了5处新的地下水源。
□晨报记者 温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