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7.1级地震。
历史一定会铭记这组地点、时间和事件的组合。
那一刻,地动山摇,墙倒屋塌,万物悲鸣……
玉树巨殇,举国同悲。此时此刻,140万鹤壁儿女,与远隔万里的玉树灾区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为灾难中逝去的生命流泪,更为阵痛后屹立的生命感动!
除却悲伤,面对大自然的突然发飙,我们唯一能庆幸的,是国民力量的迅速积聚,为坍塌破碎的玉树,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灾后数日,在玉树生死相间的救援时刻,在沙尘雪雹交互的天气下,在高原稀薄少氧的空气中,有幸存者不断被发现,有婴儿爆发出人生的第一声啼哭,生命的奇迹一再上演。
经受了地震剧痛后,生活仍在顽强地继续。你听,临时课堂里响起了琅琅读书声;你看,废墟上升起了袅袅炊烟,居民们开始搭锅做饭,孩子们的脸上开始绽放笑容……
是的,现在的玉树,除了泪水、废墟、沙尘、烈日、冰雪……还有笑容。
在被埋整整54小时获救后,13岁的小女孩次仁拉姆笑了;
在讲述自己从三楼跳下的故事时,19岁的高中女生索南永措笑了;
在分吃志愿者带给他们的糖果时,“最牛福利院”的孩子们笑了;
在地震中痛失爱子,自己大腿骨折被转送到西宁救治的江永多杰,在和记者告别时,竟也吃力地笑了……
是的,即便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玉树还有笑容。这种笑容,是坚韧,是乐观,更是善良。
从这些片断中,想起玉树人,尤其是玉树的孩子,就仿佛让人看见了从西宁到玉树八百公里漫漫长路旁的无名野草,在戈壁的烈日和冰雪中,居然还透出鲜嫩的绿意。
在风沙漫天的赛马场,19岁的索南永措说了一句:人固有一死。死了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着。
是的,玉树,玉树人,还有我们,不但要活着,还要微笑地活着。
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我们痛惜生命的脆弱,也祈祷生命的坚强。倒下的,要再建起来;失散的,要再聚起来;错过的,要去补起来。
正在进行的抢险与救助,此时此刻的悲恸与眼泪,日益彰显生命尊严与国家责任,这都是弥足珍贵的沉淀,不只传播、留存在纸面上、声音中、光电里,更会成为我们民族心理基因的一部分,相扶相携,守望彼此。
痛定思痛,在废墟上的新生将为生命的坚强写下注解。
整体重建方案,青海已有部署:要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曾经的汶川饱受创伤,大地为之撕裂,但如今郁郁葱葱的群山之间,白墙青瓦的一排排居民楼让人心向往之。
相信积累了重建汶川的经验,此次的玉树再造应当可以更科学、更合理。
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玉树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的12个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这是一份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的承诺,更是千千万万个人的实际行动。
昨日种种不可追留,而从此开始,用最务实的态度、最细致的心思、最耐心的坚持与最切实的责任感重建一个新玉树,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纪念。
逝者已矣,让未亡人带着信仰坚强前行,是致以逝者最大的哀思;生者如斯,让活着的人怀抱希望继续前行,比一切都来得珍贵!
银行的ATM机亮灯了,街头的蔬菜店开业了,摩托车店打开大门搬出了全新的摩托……重灾的玉树,生活秩序开始逐步恢复,从地震中振作起来的玉树,生机重现。大震之下,房屋倒塌了,但倒不掉的是同胞们坚强的信念,阻挡不住的是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爱心。爱心汇聚之下,玉树,正在迎来重生。
玉树不倒,中国向前!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