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
此前,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中国曾因控烟不积极,得过一个让人脸红的“烟灰缸奖”。“获奖”原因是,“宁要漂亮烟盒,不要公民健康”。
中国控烟之难不仅在于吸烟者众,还在于体制特殊——烟草业政企合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就导致了控烟义务与行业利益之间有无数冲突之处。美国控烟专家曾将之形象比喻为“这就好似让狐狸坐在鸡笼里,讨论如何保护小鸡”。
即便将狐狸赶出鸡笼,我们还面临着“烟文化”的侵扰。有调查显示,61%的人认为敬烟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这种文化将成为这场禁烟战争的主要对手之一。
在公共场合限制吸烟,这在大的方向和目标上是正确的,这道控烟的选择题,答案并不难选。但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何达到限制效果,是个客观的管理难题。可以预知的是,若只是应景式运动式执法,效果肯定不会令人满意。而简单粗暴地以行政罚款来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也是不明智的。
前年法国禁烟,先是做了各种公民教育工作,等到60%的烟民愿意戒烟时,才推出全面戒烟法规。这种渐进式禁烟值得效仿。
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详见本报昨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