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终战广播”没提“投降” 美国曾要求日本天皇本人签降书
新中国
第一张彩票
抗战胜利日为啥定在9月3日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战广播”没提“投降” 美国曾要求日本天皇本人签降书

  油画《1945年9月9日9时》。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美国拟定

  “投降诏书”文稿

  1945年9月2日上午,在“密苏里”号上,日本全权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先后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同盟国占领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签字,美国代表、中国代表(徐永昌)以及英、苏、澳等国代表相继签字。

  签字仪式结束后,日本广播了天皇的一份诏书:“朕接受昭和二十年七月二十六日美国、英国、中国三国政府首脑于波茨坦发表、之后有苏联参加的宣言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命令帝国政府和大本营代朕签署由同盟国最高统帅指示的投降书,并根据同盟国最高统帅的指示,发布对日军的总命令。朕命令朕的臣民立即停止敌对行为,放下武器,忠实履行投降书的全部条款及由帝国政府和大本营发布的总命令。”

  这份“诏书”的文稿是由美国拟定的。“诏书”的文本与日本投降书一起,于8月20日交予日本代表河边虎四郎,要求日皇签署,并由全权代表在投降书签署当日呈交麦克阿瑟,同时向日本国民公布。

  原本要求

  日本天皇本人签署

  早在1945年2月,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三部门协调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就依据罗斯福总统提出并经过各盟国一致认可的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政策,准备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需要签署或宣布的有关文件草稿。其中就包括要求日本天皇签署的一份投降通告。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了乞降照会,但要求“不损害天皇作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四国首脑磋商后发出复文,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复文的磋商过程还有一段小插曲,美国版草案坚持要求日本天皇本人签署投降书,但英国首相艾德礼建议修改为“天皇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签署”。最终,美方作了修改后定稿发出。

  日本天皇宣读“终战广播”

  但考虑到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美国认为仍有必要让他签署一份通告性质的文书。经过修改的新文书去掉了原来规定的“本人兹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语句,而主要强调“授权”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签署投降书,同时,命令日本军民切实履行投降条款。

  这份诏书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当年8月15日中午,东京广播电台播出的由日本天皇亲自录音的所谓“终战诏书”。实际上,那份诏书不仅没有“终战”,也没有“投降”的字眼,连战败都不说,更不承认过去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因此遭到了盟国舆论的一致谴责。

  美国照顾日本天皇允许自称“朕”

  说到“终战诏书”就不得不提《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但遭到拒绝。曾经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称当时日本政府对此通牒的态度其实是“不予评论”,而非“不予理睬”,更非“拒绝”,由此更引申为同盟国“误译”,最后导致日本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原子弹受害国。其实不然。

  这里所讲的日本政府态度是指铃木贯太郎首相在7月28日记者招待会上的一番谈话。铃木的讲话有3部分,首先说《波茨坦公告》是1943年《开罗宣言》的翻版,接着说作为政府,不认为其有重大价值,唯有“默杀”,最后讲唯有继续完成战争。

  关于“默杀”,通常认为有两个意思:一是“无视”(“不理睬”),一是“不予评论”。美国作家托兰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中说,铃木后来曾对其子说,他的本意是要说“不予评论”,但日文里却没有对应的词汇。不过,很多人看到了“默杀”,却忽视了最后一句“唯有继续完成战争”。如果把铃木的讲话看完,不难看到一个负隅顽抗的形象。

  不管怎样,9月2日的这份诏书与8月15日的那份,并无因果关系。9月2日的诏书完全是盟国早就准备好的。只是考虑到日本特殊的国内情况和天皇的地位,美国还是允许日本在翻译时作了一定的修改,将原稿中的“我”改成了“朕”。

  日本投降书的一部分。

  1945年9月2日上午,“密苏里”号上,日本全权代表出席投降书签字仪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电台播出“终战诏书”。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同盟国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