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地新闻·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旅游为名
申领护照出国务工
7人被成功劝阻
苦丁茶之道:苦中带着甜
儿子骑三轮车突变道
母亲险被甩出竟不知
又一个盗车贼栽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5岁开始自学国画,李君梅谈绘画经历——
苦丁茶之道:苦中带着甜

  李君梅的画作之一。

  采访了李君梅后,她的画作和人格魅力深深印在了记者的脑海里。她为人好,古道热肠;她做什么事都有一股钻研劲儿,下定决心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比如照顾患脑瘫的小儿子,比如半路自学国画。

  她的信仰是:作画就像做人一样,必须以诚相待;人生就像一杯苦丁茶,苦后才能尝到甜的滋味。

  □晨报记者 张小娜 文/图

  已经退休的李君梅说,上班时是人生事业的第一个旅程,退休后是人生事业的第二个旅程,每一段旅程她都会用心去走,享受其中的乐趣。

  退休后的李君梅每天都感到时间不够用,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刚输完液回来,手上还贴着白色的胶带。她心脏不好,去输液也是拖了又拖才去的,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己的画室,徜徉在自己的国画世界中,流连忘返。

  

  ◆45岁开始自学国画

  刚到李君梅家,她就泡上了苦丁茶,坐下来和记者边喝边聊。她说她很喜欢苦丁茶,清澈泛绿的茶水有股浓烈的中药苦味,那种苦味沁人心脾,但若耐心品味,便会品到一股清香,带给人很微妙的感觉。她说:“如果没有亲自品味,这种感觉是很难描述出来的。就像我从45岁开始学画画的经历一样,其中的苦与乐也和苦丁茶一样,苦中带着甜。”她还说,任何事物如果只有甜,品尝起来就没有了韵味,苦后的甜才更丰富,更值得珍惜。

  45岁开始学习国画的她品味到了苦中的甜,她也更珍惜自己的绘画事业。

  1997年,对李君梅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夏天,全省第七届花鸟画展在我市举行,李君梅应朋友之邀去看画展,她与绘画的夙缘在那一刻被激发,她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准备从零开始学画画。

  从产生这个念头的那一刻起,她便选择了坚定地走下去,她购置了文房四宝和一大摞画集、画册。然而摆在她面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那一年,她任鹤壁市驾校校长、支部书记,工作繁忙。她患脑瘫的小儿子年仅9岁,刚上小学,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上学、下学都需要她来照顾。

  然而,她义无反顾地在绘画的道路上走了下去,她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身体瘫痪,只有一只胳膊能用的新凤霞,她时常在心里想:新凤霞当时的身体状况那么差都能在国画上取得了不起的成绩,她又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呢?

  从那以后,她工作日没有时间就周末画,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画,抽出一点时间就临摹别人的画作。

  李君梅是学机械制造出身的,之前没有接触过绘画,但她却有一颗爱美之心,对构图和色彩也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年轻时她就喜欢收集枕套、鞋垫和肚兜的样式和图案。

  李君梅的先生李凤臣说,她观察力很强,喜欢上画画跟她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有了深厚的积累,她画起画来才能充满感情,充满生命力。李凤臣举了一个例子,她看电视时,如果碰到印象比较深刻的画面,很多年后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之前,他们看过一部电影《三十九级台阶》,直到现在那些经典画面她还记得。

  李凤臣说,她刚学画画时,周末深夜12点了还起来画画,一直画到早上6点多,早上家人起来一看,她的画摆了满满一地。有时还因为对一些画不满意,气得饭也不吃。

  因为小儿子身体有缺陷,她每天照顾孩子的任务也很繁重,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来给孩子做饭,做好饭帮孩子穿衣服,吃完饭把儿子送到学校后自己才能去上班。尽管如此,她还是会尽量抽出时间画画。

  李君梅说,她的先生一直都很支持她,也在精神上不断鼓励她。她开始学画画后,她的先生也开始看一些画论和画家的传记,看完了还讲给她听。

  十几年过去了,李君梅在我市有了一些名气,多年来她也取得了很多荣誉和奖项:她是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鹤壁市美协理事、鹤壁市花鸟研究会副主任,获得过河南省公安保卫系统第五届“卫士之光”美术类一等奖、老年人书画大赛一等奖等。

  但是她的脚步没有就此停住。

  

  ◆她把绘画当成了人生的事业

  她把绘画当成了人生的事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素养,她还专程到北京跟画家姚大武和石齐学习绘画。

  为了安心学习绘画,她在北京租了房子,每天挤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到画院上课,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但她觉得,要干什么就要干出个名堂来。

  她在北京学画画之余,最喜欢到中国美术馆去参观各种展览,对她来说,这些都是艺术享受。她说,绘画可以反映出画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她非常喜欢性格率真、乐观豁达的画家黄苗子的花鸟作品,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和童真。

  走进李君梅的工作室,书柜里放满了各种画论和画集,宽大的画板上摆满了各种绘画用具,墙上还挂着一副她刚刚创作好的作品。每一细微处无不展现主人的格调、涵养、气质。

  在她的画作中,鸡是一个常见的素材。她说,她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在她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小写意画,在一片葱郁的紫藤下,三只鸡正在啄食,乡土情趣和原始美构成了画卷的主题,显得淳朴而有灵气。她告诉记者,国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画鸡就要把鸡内在的那种悠闲自得的意境表达出来。

  她的牡丹作品也受到了我市书画名家认可,但是她仍在不断钻研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现在她每天除了作画之外,还坚持练习书法。

  在艺术的道路上,她不断前行,品味着苦中带来的甜。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像做人一样作画

  李凤臣说,李君梅是她家里6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做事就有责任心,替别人着想,古道热肠。

  李凤臣还说,他之前在浚县宣传部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一个84岁的农民通讯员李常秀,这个老人由不识字到写新闻,让他觉得很难得,后来他便经常和这位老人联系。当时他在浚县县城居住,每当浚县庙会的时候,李常秀都会到李凤臣家,每次都会给李凤臣的儿子带两根甘蔗。李君梅每次都会给这位老人做一些适合他吃的饭菜,吃完饭还会带着老人去看濮阳杂技团的杂技表演,李常秀老人每次都对李君梅赞不绝口。

  李凤臣还回忆道,当时他在浚县宣传部工作时,他一个同事的孩子是哑巴,后来他们搬到了市里住,李君梅还经常照顾那个孩子,后来还给那个孩子介绍了个对象。

  李君梅当初在驾校当校长的时候,每年中秋节她都会带着单位的同事们到汤河桥的敬老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并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晒被子。

  李凤臣说,有一年冬天他回到老家,看到舅舅家里的窗户漏风,盖的被子也不暖和。回来后他跟李君梅一说,李君梅第二天就去给舅舅家买了被子、大衣、床垫、褥子和棉门帘,还把自己刚买的一件大衣送给了妗子。

  当别人念叨起她的好时,她总是说:“我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受过苦受过累,有时候就是想为别人做些事情,没想太多。我觉得作画就和做人是一样的,做人要真诚,作画也是一样。”

  

  ◆家无一人闲,地无一寸荒

  “家无一人闲,地无一寸荒”,这是李君梅很喜欢的一句话,她总是用这句话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要多学习,戒除浮躁心理,要有真才实学。

  她的为人和作画的精神影响了全家人,家人之间都相互理解,关系也很融洽。

  李君梅说,她为了画出更好的画作,到了北京学习,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这让她感觉对家人的亏欠很多。

  李君梅的家人都很支持她继续在北京学习深造。她的先生李凤臣说,一开始小儿子舍不得离开她,不愿意让她去北京学习,但最后还是同意她去了。“我们不求她成家成名,只希望她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李君梅的大儿子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上了书法,闲下来就会练习书法,为了不受外界干扰,李君梅的大儿子大夏天还会跑到地下室练字。

  李君梅的小儿子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也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在工作岗位上仍不断进取。

  李君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自己的绘画事业中始终坚信苦丁茶之道:苦中之乐。她坚信,没有苦就没有甜,付出才会有回报,她坚信作画和做人一样,都要真,都要诚!

  李君梅在专心作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