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再次召开座谈会,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征求各界意见。考试招生关系千家万户,正如《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文件组组长孙霄兵所言:“一个普通高考,参加人数超千万,录取人数超过600万,这在古今中外前所未有。”那么,高考到底变不变、变什么、怎样变,还有待在争议与探索中寻求完善。
◆高考 必须体现教育公平
从四川一个偏僻小镇走出来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刘国平发出诘问:“教育还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身边的变化,让刘国平陷入深深的思考,正如温总理提到的:“为什么大学里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
“个人的出身越来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刘国平说,“看看现在每年高考进入大学的农村和城市孩子比例的变化趋势,再看看各高校的保送生来源。”他说,能够参加自主招生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城市里的,而且都来自非常优秀的学校。“这难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的以人为本。”
他建议,高考最好能实现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入学、升学,包括教育经费的划拨等;同时,弱化户籍制度的壁垒,实行在学籍地无条件接受高中教育和参加高考的制度。
◆高考 淡化功能,降低难度
多年带高三毕业班,清华大学附中的特级语文教师杨建宇认为,高考改变了他自己,也改变了他的学生。他说,高考的功能强化得太厉害,名副其实就是一个指挥棒。从他所在的高中来说,学生一进校就瞄着高考,高考指挥着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他说,能否把这项工作完全交给大学?如果你想上一流的大学那就参加预科班的学习,它的学制是两年,两年后参加这个学校的高考,考不上还可以复读,考上从大三学起时间也不耽误;如不想上一流大学,就参加各个学校普通的招生考试。
第二,高考命题一定要降低难度。据杨老师统计,北京高考连续几年单科和总分状元都是女生,“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做过统计,学生失分,70%以上是粗心,而这方面女孩子比男孩子有优势。我们考试考到这种程度,在1分、2分上、在细心不细心上分优劣,这限制了学生活泼的创造性思维。高考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能不能借这个契机使改革的步子走得快一点,步伐更大一点。”杨建宇呼吁。
◆招生 权衡统一性与自主性
来自农村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库晓慧经历了二十年艰苦的求学历程。她深有体会地说,“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线的差距大大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不同省份高考分数线可相差100多分,这种分数线差距,加大了地区和城乡之间原本已存在的教育不平衡。”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说:“统一高考是让全国1000万人都考一张卷子。全国2000多所高校层次不同,类别也不同,都用一张试卷,是不科学的。把全国1000万高中毕业生用总分大排队,给学生的压力非常大。是不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用不同的考卷、不同的录取方法,把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区分开来。”
高考必须要改,但是改革要经历很多过程,采取一些积极又稳妥的做法,高考一定会走出“怪圈”!(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