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全市经济持续发展之快前所未有,城乡面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鹤壁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342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4%;人均生产总值24070元,增加15903元,年均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02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4.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年均增长24.2%。粮食单产连续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连续3年突破100万吨。第三产业增加值75亿元,年均增长13.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65.8:2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支出32.4亿元,分别增长2.6倍和2.2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亿元、贷款余额16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7%和13.4%,域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亿元,初步形成了市内外金融机构合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共安排重点项目294个,累计完成投资248亿元。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78个,电厂二期三期、热电联供、盘石头水库、水泥厂二期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在建重点项目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5个,煤化工项目一期顺利推进、二期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3年的250家增加到409家,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由2家增加到13家。农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由2家增加到10家;畜牧业产值43亿元,增长1.5倍;食品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2倍。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3个。宝山、金山、浚县和鹤淇产业集聚区纳入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规划。
●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7.8%,提高6.8个百分点。新区规划面积增加到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13平方公里拓展到27平方公里。教育、文化、卫生等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老区一批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公用事业等项目建成投用。建设农村公路2013公里,客运班车通达率99%。解决了31.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2.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
●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总投资80亿元的63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城区新建建筑节能覆盖率达到100%。市区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75%。取缔、关闭污染严重企业192家,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新区段河道疏浚减漏治理、淇水诗园、滨河乐园、生态森林主题公园、生态湿地主题公园、生态植物主题公园“一河五园”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完成造林绿化5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5.6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比例达到26%,取消、停止、降低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比例达到70%,取消、降低标准经营服务性收费比例达到85%。新区与老区、市区与县城统筹协调发展,开发区和淇滨区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浚县钜桥镇整建制划归淇滨区。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等改革顺利推进。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引进市外直接投资355亿元,年均增长69.2%;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5亿美元,年均增长52.8%。成功引进美国维恩克、泰国万浦等一批外资企业。天海集团成功上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60%,比2003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创新型鹤壁建设加快推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5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落户我市。15亩超高产攻关田夏玉米亩产创世界纪录,同一地块一年小麦、夏玉米两熟平均亩产创全国纪录;万亩夏玉米核心区单产创全国记录。国家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27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家,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运转。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实施职业教育发展攻坚计划,一批职业教育项目快速推进,势头良好。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办成了一大批惠及人民群众的实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95元,年均分别增长15.9%和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3年增加37亿元,年均增长17.3%。城镇新增就业2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3万人,近三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20万人以上。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2003年增加2.3万人和5万人;城乡低保覆盖人数分别达到5.6万人、3.5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20%提高到40.8%。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鹤煤公司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22480户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超前谋划推进的、涉及9319户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0万平方米。市文化中心、农村示范性文化大院等一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项目建成投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目标;建成32个公共卫生项目;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以下。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市。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顺利完成。扎实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重点的“两转两提”工作,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开通“12345”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政府网站留言板等服务平台。刑事、治安案件连年大幅下降,连续5年实现现行命案全破,侦破率保持全省第一,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今后五年,是我市抢抓战略机遇,迅速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基础和现代城市骨架,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谐鹤壁、生态鹤壁,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尽快使我市工业强起来、农业富起来、三产发起来、生态美起来。
●现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全市三大战略支撑产业由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两大新兴先导产业培育壮大为新的经济支柱,部分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4个产业聚集区建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产业集群,力争宝山循环经济园区成为全国示范性循环经济园区,我市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巩固粮食总产、提高单产,加快畜牧业发展,保持在全省的先进位次。加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三次产业发展更趋协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现代城市骨架基本形成
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为龙头,带动新区建设全面升级,65平方公里主框架基本拉开。老区改造和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功能更加完善。鹤淇一体化及“一核双星”单元组合型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接近60%,继续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城市载体功能、辐射能力、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开放型、创新型、宜居型特色更加凸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强市建设更具特色
鹤壁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得到有效挖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军事文化、民俗文化、诗文化等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两山一水一节”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等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型鹤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综合竞争软实力明显增强。
●和谐鹤壁建设更臻全面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劳动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更富成效
淇河自然生态风貌得到恢复,古韵文明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生态城市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引进市外直接投资确保90亿元,力争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主抓手,努力在现代产业基础构建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大项目,进一步做强战略支撑产业、做大新兴先导产业、创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体系。
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继续采取超常规推进措施,力争使今年成为我市落地项目最多最好、项目建设速度最快、完成投资额最大的一年。着力抓好70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15亿元以上,其中煤化工一期、二期等38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鹤辉高速、鹤淇大道等19个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粮食物流园区等3个商贸流通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盘石头水库移民工程等5个农业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力争21个项目竣工投产。做好6个过境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在我市顺利建设。重点推进煤化工后续、盐化工等总投资378亿元的43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2个开工或达到开工条件。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争取上级资金力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及产业集群,力争使引进的企业和项目以组团形式整体落地。市、县区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用于项目的谋划推进,力争新策划超亿元项目40个;引进超5000万元工业项目4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瞄准中石化、河南煤化集团等大企业大品牌,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与合作。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我市发展与国家、省战略层面的结合点,严格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力争在全省争取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资金中所占比例达到1/18。
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努力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协作,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对发展快、贡献大的企业实施奖励。加强组织协调和科学指导,着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腔热情地帮助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战略管理水平,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扩大发展规模,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设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着力建好5个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区,争取实施万亩连片小麦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发展壮大50个规模经营粮食生产合作组织,争取培养500家种植面积超百亩、产粮超百吨的种粮大户。大力发展林业、瓜果、花卉等生态休闲和高效农业,抓紧推进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改造20个年出栏1万头和10个年出栏5万头的标准化生态环保养猪场,30个年出栏60万只的标准化肉鸡场,5个年存栏500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积极培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争取签约落地一批超5000万元的食品工业项目。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加快发展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服务业发展意见和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进一批支撑能力强、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服务业项目,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抓好住宅小区等房地产项目,引导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注重运用先进理念、现代技术发展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努力引进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商贸物流、科技服务等特色服务业,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大力气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重点产业特别政策、重点企业特殊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和生产经营成本,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事件,使项目和企业招得来、稳得住、发展好。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继续实行外来投资项目代办制。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副县级以上干部联系分包制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对重点项目予以贷款贴息,对按节点计划投资或提前完成投资的项目责任单位给予奖励。建立重点项目定期报告、每月通报、每季度巡回观摩等制度。组建精干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服务机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快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一批关联度高、发展性好、竞争力强的项目。 (下转07版、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