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平常女性,一段奋进历程,构成了简单的现实生活场景。但她的身后却留下了一串串闪光印记——汶川大地震,她率先捐款;献爱心工程,她主动捐衣;家乡维修河堤,捐款单上有她的名字;意外火灾现场,忙碌的人群中有她的身影……她就是被妇联授予“巾帼英雄示范岗”的王艳,就是被县委授予“党员致富示范户”的王艳。
◆赢在人性化管理
王艳说她十年前开酒店时并不懂酒店管理,家里从未有人从事过这个行业,她当时对能否把酒店做好并没有十分把握。不过现在她却宣称要把这项事业一直做下去:“因为作为凯华酒店的掌门人,我不但要对酒店负责,更要对我的十几名员工负责。”
十年前,王艳忽然下岗,无奈之下她萌生了要开一个饭店的想法。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很快,在中国北方最偏远的县城塔河就出现了一个三星大酒店。说起当年的创业历程,王艳既自豪又感慨:“现在我已经能说上不少与酒店管理有关的知识了,都是一点点学来的。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熟悉情况,掌握管理,只有用那句老话——‘起五更,爬半夜’才能概括。”
很多熟悉王艳的人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时候,三星大酒店在当地很有名,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有家的感觉。
的确是这样,说到这儿,王艳用了“宾至如归”这个词,她说:“那时候要是看到我们忙不过来,客人会主动帮着传菜;因为我们把客人当作是自己的亲人,多上个菜、结账时抹零头是常有的事。”
王艳特别强调了地域性对饭店发展的影响:“一个小镇子,大家都熟头熟脸的,客人来了,带个孩子怎么办?很简单,送上一个孩子喜欢吃的菜,一是可以让孩子高兴,二是可以为人性化经营吸引更多的眼球。这种经营方式,对于酒店来说,带来的效应将是长期的。”
王艳说:“这样的社会影响力多少钱也买不来。人性化管理给酒店带来的不仅是客人,更主要的是给刚起步不久的酒店打上了人文关怀的符号。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决定的确是对的;那些看似很简单、平常的运作思路,为以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双重至上”打造形象
就在三星大酒店知名度一路攀升时,1999年,也就是三星开业后的一年,王艳决定将它出手,另起炉灶。
说到原因,王艳解释得很简单:“我只是想换一个环境。”
新酒店很快就开张了,取名为晶雅大酒店。王艳说:“当时凭借自己一年多培养出的个人品牌魅力,很多老客户很快就来光顾了。”
“这是酒店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我们的服务理念必须是‘人性化’的,这种‘人性化’服务,我们无论从外观到品质都要逐一体现。”
在王艳看来,酒店菜品的质量是“显而易见”的,它能为客人带来“可见价值”。但服务的质量更是客人追求的实用价值,而在追求这种“最好”的感觉时,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除了酒店的大环境外,衡量一个饭店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软(服务)、硬(菜品)件兼修。”而在菜品的价格定位上,王艳采取了从众心里——既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又不能使大众产生距离感。“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高于一切的永恒法则。而要信守这个法则,就必须坚守‘客人至上,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王艳用简洁的话语结束了她对晶雅成功的总结。
◆个性化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王艳买下并经营凯华大酒店已经有六个年头了。“这六年里,我总结的经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理念,而不是模仿别人,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的确,王艳在酒店管理上已经树立起了个性化大旗——推崇客人至上;追求菜品和服务一定要顶级质量;打造酒店的环境“价值观”,也就是酿造企业文化底蕴的丰富内涵。
王艳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我内心的人文情结价值观,要大大高于对酒店自身的管理。毕竟,人——才是企业长久生存的基础。”
“一个企业经营者要维护它的长期使命,有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个社会责任感不受企业本身的限制,更不受地域的限制。当然,它最先体现在我们身边。比如,从员工叫我‘嫂子’或‘阿姨’的口气中,你就可以得出结论。”王艳笑着说出了她做企业成功的秘诀。 (史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