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两会”上,民生议题受到高度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在民生改善上取得新突破。越是困难情况下,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是解决好基层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见本报3月13日7版《聚焦市“两会”》)
在当前共克时艰的背景下,加强民生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措施的重点,是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加大民生投入,情系民众福祉,要能够“好钢用到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到养老、医疗、教育等民众最急需的地方,这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及深入基层真抓实干的精神。千方百计地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把实事办好,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更要像及时雨一样解渴,把每一件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也需要长效机制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民众的实际需要和民生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在这方面,我市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公开向民众征求意见,征集民生项目,汇总筛选后交由职能部门负责实施。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能够较好地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多地调动起各方资源。
民生工程为民而立,所以,全民要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要高标准严要求地组织实施,厉行监督科学管理,认真检查严格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和实际效果,向民众交上一流的答卷,兑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