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家单位、一栋居民楼上几十家住户历时1年半在家属院内“造就”20多米长的垃圾堆,形形色色的垃圾好似盘旋于家属院内的一条巨龙,风起,飞沙走石,好不壮观!(见本报3月19日3版《垃圾堵道 居民堵心 堵到何时》)
本来应该老老实实“蜗居”于垃圾池内的垃圾缘何演变成一条20多米长“巨龙”?其间也曾有人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也曾经为此做过努力,但是由于每户两元钱的垃圾处理费而搁浅。
个别住户不交钱,表面上是利益使然;说得深一点,就是这些人的态度问题;再深刻一点,就是个人的道德问题!扔的垃圾里面,没有你的“贡献”?你没有义务缴纳这份钱?两元钱,换来一个清新干净的环境,何乐而不为?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我市十大道德楷模之一,热心公益、义务打扫卫生的好居民杨碧云老人。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杨碧云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之事,一干就是7年!再看看这里,个别人为逃避自己应出的两元钱,牵连其他人生活在垃圾堆附近。和杨碧云这种高尚的行为比起来,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自古以来,无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垃圾的产生本来就有你的一份,在区区的两元钱面前、在本来应该出的两元钱面前,一些人没有觉悟的表现使得本来就应该顺理成章、迎刃而解的问题变成了谁都不愿意管、谁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建立长效机制也好,组织人员收费清理也罢,这些都是建立在提高居民自身素质基础上的,目的是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社区是我家”。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社区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