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看我儿子背上的小红点,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4月12日,初为人母的郭蕊抱着自己刚满9个月大的儿子来到京立医院进行手足口病的筛查。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告诉郭蕊:“小家伙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只是一般的过敏。”听到医生的话,郭蕊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有哪些症状?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京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秀清。
记者:什么是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主要有哪些?
王秀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潜伏期一般为2天~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无严格地区性,而且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从3月起逐渐增多,7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流行。
记者:手足口病在发病时症状有哪些?
王秀清:发病初期,患儿可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1天~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有混浊的液体。
由于疱疹溃烂后形成溃疡,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多数患儿在发病3天~4天后,疱疹可自行消失,不用治疗而痊愈,愈后良好,只有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记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
王秀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周~2周后从咽部排出病毒,约3周~5周后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溃烂时病毒即溢出。病毒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行间歇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分为四种,接触病人皮肤;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等物品传播;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污染的饮用水。一般我们会建议避免接触病人、避免接触病人的生活用品、避免和病人待在不透风的地方。
相关链接:我市确定8家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老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鹤煤公司总医院、鹤煤公司第二职工医院、京立医院。两县人民医院为县级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为后备医院。同时,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了预检就诊台,划分了手足口病治疗专用门诊、观察室和住院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