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住在楼上,孩子也没什么小伙伴,每天写完作业只能自己在家玩。这两天朋友有事外出,他的孩子临时来我家住,两个孩子玩得可开心了。因为怕没人玩,孩子现在最担心这个小伙伴走,原来小伙伴对孩子的影响这样大啊,这是以前我没想到的。”4月15日,山城区的张梅说。
据张梅介绍,她的孩子今年7岁了,由于结识的小伙伴少,天天一个人玩。因为家中就这一个孩子,家人对其非常呵护,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听到父母夸别的小朋友好,就不高兴。外出与人交往时也不够勇敢。自从朋友的孩子来了以后,孩子不仅变活泼了,知道从伙伴身上学习其优点,还懂得了谦让,这让张梅非常意外。她没想到,孩子之间的友情对孩子的生活居然有这样大的影响。她表示以后会多让孩子交朋友,让孩子在交朋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育孩子与朋友合作分享上,鹤山小学老师姚斐非常有体会。她认为:两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一份快乐,每个人就得到两份快乐,这就是合作与分享的好处。因为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想真正的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因为未来的社会,孩子如果不会跟他人合作与分享,在一个团队里肯定不会受到欢迎。
在培养孩子的这种品质上,姚斐和爱人没少下工夫。姚斐告诉记者说:“我是儿子的班主任,音乐老师是他爸爸。为了不让儿子产生优越感,我们一再告诫他,在学校里,他跟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别人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做到,犯了错误他一样挨批评。儿子也挺争气,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跟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好。他有一个铁哥们,就是一明,两人非常要好。一明在山城区学习钢琴,遗憾的是家里没有钢琴,我就‘怂恿’儿子邀请朋友到家里来跟自己一起练琴。每天放学,俩孩子在我办公室写作业,互相听写生字,互相检查数学习题,完成作业之后,就一起回家练琴。一进家门,他俩就争钢琴,谁都想先弹。我只好让他们通过剪包锤来决定,谁赢了谁先弹半小时,另外一个则不时地看表,时间一到不管对方那支曲子是否弹完,就把伙伴从琴凳上拉下来。看着俩孩子争着、笑着、弹着,我和老公的心里甭提有多得意。吃饭时,同样的饭菜,因为多了个伙伴,儿子就吃得更香了。
市教育局曾联合电视台举办了少儿故事大王电视大赛,一开始我没给孩子报名,觉得太费精力,后来我问儿子想不想锻炼锻炼自己,他说想和一明一起参加比赛。我和老公就开始为他们找素材。当时我想孩子们得不得名次不重要,只要他们能从这次活动中再次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我和老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后来两个孩子都得了二等奖。
“夜晚躺在床上,我问儿子这次比赛应该感谢哪些人。他说要感谢作家妈妈给改编故事,感谢音乐家爸爸给故事中的歌谱曲,感谢演讲家阅读老师给纠正发音,感谢设计师海燕阿姨和海江叔叔给做头饰,感谢舞蹈家刘慧阿姨给编表演动作和借演出服装,更感谢好朋友一明跟自己合作与分享,(这都是平时我有意无意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没想到他都牢记下来了)。儿子还说,通过讲故事大赛,自己有很多收获,发现其他选手有许多优点,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
姚斐老师说:“通过孩子与小伙伴共同成长,让我觉得孩子需要在群体中长大,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现在孩子交友困难的症结在于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长期的独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中,产生自闭情绪,会害怕与人接触。”
为了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姚斐老师鼓励家长多让孩子交朋友。在孩子交朋友时,姚斐老师建议:给孩子自由交往的机会,在孩子与别人交往时,如果暴露出自私、嫉妒等不好的一面,大人不要急于吵孩子,要帮助孩子,让他自己慢慢克服缺点。孩子在一起时,都想以自我为中心,尤其不愿意父母夸别的孩子,这时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别人的优点,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