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建开始,中国海军的真实实力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草鞋峡江面举行隆重仪式,为列编的134艘军舰命名授旗,并将其中32艘主要舰艇改编为3支舰队,即:由“南昌”舰、“广州”舰等8艘护卫舰组成第六舰队;由“延安”舰、“瑞金”舰等8艘炮舰组成第七舰队;由“井冈山”舰、“黄河”舰等登陆舰及江防炮艇计16艘组成第五舰队,列入战斗序列。
华东军区三支舰队的成立,初步扭转了人民海军有官兵无舰艇的尴尬局面。但是这134艘舰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仅4万吨左右,多数舰艇性能落后,且大小不一、舰艇型号复杂,主、辅机型号多达355种,机器磨损严重,很多零件无处可配。舰艇的火炮也是五花八门,产自美、英、日、法等国,种类达到30多种,许多舰艇甚至根本没有装配火炮。
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上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共从前苏联实际购得舰艇137艘(成品42艘、半成品95艘),并获得部分护卫舰、扫雷舰、鱼雷快艇、潜艇、猎潜艇等舰艇的技术图纸资料和材料设备。上世纪60年代,中国海军的武器装备仿制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制造包括潜艇、大型导弹艇、火炮护卫舰等7种型号的舰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批批新型战舰开始源源不断地加入海军的作战序列。进入21世纪,人民海军“中华神盾”驱逐舰、039型新型常规动力潜艇的服役,新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的下水,则震惊了世界。西方媒体纷纷惊呼,中国海军正在朝着一支信息化的舰队高速迈进。
然而,尽管武器装备的变化有目共睹,但对于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到底有多强的问题,世界各国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无论是美国《中国军力报告》、《简氏防务周刊》等专业研究机构,还是各国网民的争论,对于中国海军实力的描述,从“半小时内消灭中国海军”到“中国海军能够轻易击沉航母”,各种不同说法可谓大相径庭。
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海军基本在近海、近岸范围内活动,向外界展示实力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海军成立后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海上作战,真实的作战能力外界很难判断。于是,“估计”、“猜想”、“推测”,以及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政治需要,成为各类“中国海军实力说”的“依据”。
(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