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日益蔓延,今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经济衰退,我国也不例外,就业岗位正急剧减少。上周,笔者聆听了一场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专题讲座,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讲人提倡“识时务者为俊杰”,建议大学生从自身角度思考就业问题。
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谈论就业问题,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似乎有伤自尊。姑且不论“自尊”,先看一组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称,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将达到611万人。而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当中,至今仍有100万人没有就业。
究其原因,“精英情结”依然是个问题。大学毕业生要找一份工作并不太难,难的是找一份理想工作。但在理想的工作没有出现之前,为何就不能暂时屈就呢?
如你所知,工作的首要目的是养活自己或养家糊口,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寄生虫”,其理想只能是空谈,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固然应该担负“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但首先要承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否则就会高不成低不就,把自己逼入尴尬境地。
市场最需要的永远是财富直接创造者。在当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不失为明智选择。在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先从基层干起,一方面历练自己,积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良好的工作表现是机会出现的前提,只要在基层努力工作,前途就会光明起来。因为,来自实践的经验和智慧远比书本更靠谱,所谓“猛将必拔于卒武,贤相必起于郡县”,就是这个道理。
提倡“识时务者为俊杰”,本意并非是要趋炎附势,放弃自我,而是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与所谓的“自尊”并不相悖。“自尊”一词出自《礼记》中“不自尊其身”,原意是“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并不是现在我们通常以为的“自尊其身”。
毋庸置疑,大学毕业生唯有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才能谋得光明的前程。这一点,无论在就业形势严峻或者宽松的情况下,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