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鹤壁新闻·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日鸡倌儿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09 年 5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日鸡倌儿

鸡倌儿住的老屋

  ■初到养鸡场,如入世外桃源

  ■“走马上任”先喂食儿

  5月3日,记者来到了小宋的养鸡场,准备体验一天鸡倌儿的生活。

  

  ■初到养鸡场,如入世外桃源

  

  小宋算是自主创业,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找工作,而是回家养起了柴鸡。

  小宋的养鸡场位于我市与林州市的交界处,地处深山,虽然偏僻,但因山高林密,环境还算不错。养鸡场所在的老君沟紧临着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记者去时,正值春末夏初,梧桐树开花,空气里始终飘浮着梧桐花香的味道。村子里种着梨树、桃树、核桃等果树,梯田里是茄子、南瓜等蔬菜,犹如走进世外桃源。

  养鸡场所在的山村现在只剩下3户人家,小宋临时居住和养鸡用的房子都是以前住在这儿的村民搬走后废弃的老屋。

  

  ■“走马上任”先喂食儿

  

  因为还有别的事要忙,小宋临走前专门安排了养鸡场的工人小李给记者当助手,并向记者交代了一天中要做的事:跟看鸡舍的狗和鹅混熟;喂两次鸡食;按时给鸡喂药、喂水;将散落在山上的一窝小鸡抓回鸡舍;给卫辉市的客户送鸡;照顾好受伤的母鸡;不要让鸡跑进邻居家的菜地;傍晚时收鸡蛋;夜间看好鸡舍。

  听着小宋的交代,记者有点儿傻眼,原本以为喂一天鸡可以很轻松搞定,原来还有这么多“注意事项”。刚到养鸡场时欣赏风景的闲适心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来不及多想,记者开始在心里一一重复小宋交代的任务。

  因为还没有吃早饭,记者和助手小李便开始做饭,由于山里没有天然气,我们只能在院子里架口锅烧柴做饭。吃过早饭后,记者这个一日鸡倌儿就算正式“走马上任”了。

  先是给鸡喂食儿。记者把小李掺好的干的鸡饲料装进袋子后背起来试了一下,足有25公斤重。看着记者吃惊的样子,小李说现在只剩下不到600只鸡了,以前需要的饲料更多。记者背着鸡饲料爬了将近300米石阶才来到鸡舍前。

  这是记者这个鸡倌儿第一次“视察”鸡舍,而且还背着25公斤重的饲料,但门口的两只大鹅却十分不配合,怎么都不让记者进去。正当记者为难的时候,小李说,不用怕,你喂点食儿“贿赂”一下它们就好了。这招果然灵光,“贿赂”过两只大鹅后,记者终于进入了鸡舍。

  看见记者背着食物进来,鸡群立马炸开了锅,都扑棱着翅膀来抢食儿,有只鸡甚至飞到了记者头上。给鸡喂完食儿后,记者已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身上落了一层灰尘,还沾上了几根鸡毛。

  这时,记者忽然想起来忘了把药掺进饲料里一起喂了,这可是小宋走之前一再嘱咐过的。还好后来打电话给小宋时,小宋说把药溶到水里也行,记者才松了一口气。看来“有嘴儿的不好养”这句话挺有道理。这群鸡饿了要喂食儿,渴了要喂水,病了还要按时喂药,看来当个鸡倌儿真是不容易。

  

  ■寻找“流落在外”的鸡

  

  小宋说,有一只母鸡经常跑到外面下蛋,最近还有人看见它带着一群小鸡在山上乱跑。小宋走之前交代记者,天黑之前一定要把小鸡抓回鸡舍,否则晚上很可能被黄鼠狼咬死。

  记者跟小李一块儿爬上了鸡舍对面的山,有人说就在那儿看到过那群小鸡。山很陡峭,山上树木茂盛,杂草丛生,要找一群小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记者和小李从山脚一路搜到山腰,也没看见小鸡的影子。

  爬到山腰时已近中午,记者和小李已是汗流浃背,腿也很酸。小李说不能这样找了,母鸡如果听到动静会带着小鸡跑开的。于是我们停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凝神听周围的动静。不一会儿就听到了“叽”的一声叫,小李示意我别出声。不一会儿,我们又听到了母鸡“咯咯”的叫声和小鸡们“叽叽”的叫声。记者和小李悄悄扒开灌木循声找去,快到跟前时还是被母鸡发觉了,只见它头顶的一簇毛竖着,拍着两只翅膀向记者扑了过来,记者一个踉跄差点儿跌倒。小李这时也跟了过来,一番周旋,终于把它抓住了。

  之后是抓小鸡。小鸡狡猾得很,根本不让人靠近,抓起来更不容易了。一看见人靠近,小鸡们就四散着跑开,有的钻石缝,有的藏灌木丛,还有的干脆顺着山坡向下滑。记者乱追了一阵,却一只也没抓到。这时,在山下种地的老农向我们喊道:“白天是抓不住的,等晚上老母鸡护着小鸡睡了,拿个筐子一下子扣住就行了。”

  ■夜赶山路送货

  

  吃过午饭,已是下午2时。想起还要给卫辉市的客户送20只公鸡,记者挽起衣袖准备去鸡舍抓鸡,却被小李拦住了,“那些公鸡野得很,你白天抓不住的。”看来,只有等晚上鸡睡之后了。

  吃过晚饭,该去抓鸡了。晚上抓鸡感觉像是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让人兴奋。记者拿着手电,沿着高低不平的石阶和小李一起来到了鸡舍前。此时的山里,万籁俱寂,偶尔能听到“咕咕”的鸡叫声。记者于是对小李说:“感觉自己很像周扒皮。”进入鸡舍一看,晚上的鸡果然都很老实,抓起来很容易,不一会儿,我们就抓够了20只。称过重量后,我们又把鸡捆好绑在了摩托车后架上。小李说:“我去送吧,山路不好走,二十多里地呢!”“既然今天养鸡场由我负责,那就做到底,我去吧!”记者说道。

  说话容易,真上了路后,记者又傻了眼。山路狭窄崎岖又没有路灯,在漆黑的夜里赶路仅靠摩托车微弱的灯光很困难。记者集中精力盯着前方的路,还是撞上了一块大石头,差点儿翻车。所幸,记者最终将鸡安全送到了客户手中,回来时已是晚上10时左右了。

  

  ■鸡舍深夜遭袭

  

  送货回来,记者准备睡觉时,小李想起那只老母鸡和小鸡们还在外面,得马上抓回来。当把它们都抓回来,喂食喂水之后,已是半夜了。忙了一天,终于可以睡觉了。

  正当记者迷迷糊糊快要入睡时,忽然听到外面狗、鹅和鸡都叫了起来,记者一个激灵坐起来,赶紧推推身边已经熟睡的小李,可怎么也推不醒。无奈之下,记者只得一个人出去看情况。

  准备走出去时,记者忽然想起小宋临走时说屋子里有棍子。摸到棍子后,记者拿着手电,走出屋门,外面狗鹅鸡的叫声远比在屋里时听起来要大,记者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记者壮了壮胆,拎着棍子,握紧了手电,轻手轻脚地靠近了鸡舍。看鸡舍的小狗看见有人来了,叫得更凶了,看上去正试图挣脱脖子上铁链去咬什么东西。这时记者突然看见两团绿光从墙根下一闪而过,吓得记者出了一身冷汗,紧张得连气都不敢喘。记者紧盯着那两团绿光消失的地方,举着棍子,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记者脑子里突然闪过小宋的一句话:这儿的山里已经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了,只有黄鼠狼之类的小型食肉动物,充其量也就是叼只鸡或者鸭之类的。再回想刚才看到的黑影,似乎也不是很大,估计是黄鼠狼之类的。又过了一会儿,狗也不叫了,估计那只动物已经逃走了。

  回屋后,记者仍心有余悸,一直到天空开始发白才勉强睡着。刚睡一小会儿,小宋就回来了,怕吵醒记者,小宋在屋外一直轻手轻脚地活动。看到记者已经醒了,小宋有点抱歉地说:“没办法,又有客户要鸡了,不能耽误人家做生意。”

  回想起一天的鸡倌儿经历,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虽然很累,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成就感。在当鸡倌儿的过程中,记者感到自己的责任感也增强了。向小宋“汇报”完工作后,记者长出了一口气。此时环顾四周,才重新感觉到这里风景的秀美来。

  蹲点记者邓叶染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深山体验了一天鸡倌儿的生活后,记者也深感“不养鸡不知鸡倌儿累”。尽管只是一天的体验,再回想起母亲时常说的“有嘴儿的不好养”之类的话时,我不再只是觉得这说法诙谐,而是多了一分切身的体会。

  □晨报见习记者 邓叶染 文 图 漫画 苗苗

  /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