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读 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神秘消失的“圣库”藏金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09 年 5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秘消失的“圣库”藏金

  ◎天京城破之时,太平天国还有多少财富?

  ◎“圣库”里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难道会凭空消失?

  ◎民间传闻,这些金银财宝其实就埋在南京城里,是言之有据,还是纯属猜想?

  搜杀三日

  没找到钱库

  在位于南京夫子庙瞻园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太平天国史专家张铁宝研究员。听了记者的来意,张铁宝笑着说:“关于太平天国藏金的说法,有很多个版本。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天京(今南京)沦陷说起。”

  史书记载,1864年夏天,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湘军攻下天京。消息传到北京,同治皇帝大喜。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国库亏空,财政吃紧,连军饷都发不出,指望攻下天京后,用太平天国的财宝来解燃眉之急。然而,大约一个月后,曾国藩的奏报让同治皇帝大失所望。张铁宝向记者展示了曾国藩的这封奏报,奏报的大意是说:“多年以来,中外纷传洪秀全非常富有,说他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我与曾国荃早就商量好了,破城查封钱库后,如果钱财多就进奉户部,少就留做军饷、救济难民。攻下天京后,我们搜杀三日,残留叛军则自己放火烧掉了洪秀全的伪天王府。三天后,我们仔细查询,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钱库。”

  曾国藩的奏报递上去后,朝廷很快就下了批复,表明态度:“既然已经查清城里没有什么财物,那就不必上缴了。”

  到这里,事情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并且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中外纷传”太平天国的富足,仅仅是传闻而已。

  难道,一切就这么简单?

  

  到底有没有

  “圣库”

  当然不是!张铁宝向记者分析道:“太平天国时期,奉行 ‘圣库’制度,这个‘圣库’就相当于国库。所以,曾国藩说没有钱库,那是假话。”

  “圣库”制度要求民众不得私藏财物,而应上缴“天朝圣库”,进行统一分配。为了这个制度的贯彻执行,太平天国还立下了严峻的法律。具体执行标准,则以五两银子为限,凡是藏银超过5两的,就会治罪,甚至处以死刑。

  作为供给全城居民和军队的“圣库”,其财物之多,可想而知。至于“圣库”内到底有多少财物,可以从张继庚给清军统帅的信件中看出一二。

  张铁宝介绍说:“张继庚是江宁人,和当时许多正统的读书人一样,他对太平天国怀有极端的仇恨。”

  张继庚在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后来做了湖南布政使潘铎的幕僚。当时的南京遭到太平军围攻,江宁布政使认为张继庚很有才,于是急招他到自己府中,想让他帮忙对付太平军。张继庚来后,一边积极招募士兵,一边为如何镇守南京出谋划策。不久,南京城被太平军拿下,张继庚本人也陷落在城内。他表面归顺太平天国,实际上却想策反太平军,里应外合,帮助城外的清军攻破天京。

  在潜伏的几个月时间里,张继庚先后给清军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写了七封信,报告了太平天国城内的政府机构、财产安置、地形建筑,以及兵力部署。在第一封信里,张继庚明确指出,太平天国刚刚占领南京时,运了大批的银两藏在“圣库”里,一共是1800余万两白银,几个月后,就只有800多万两了。张继庚建议向荣,一旦清军进入城内,应立刻派人封住“圣库”,防止钱财流失。

  然而,遗憾的是,张继庚的通报并没有起到作用,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解了天京三年之围。

  可以说,在这三年里,“圣库”在财物方面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根据张继庚的记载,“圣库”的地点就在水西门的灯笼巷。

  

  谁掏空了

  “圣库”

  1856年,就在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天京城内发生了内部相残的“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沦陷后,忠王李秀成被清兵捉住,他在牢里亲笔写下的供词称“天京事变”后,“国库无存银米”,他拿出自家的粮食,救济难民,部队没有给养,他只好又变卖家中女人们的首饰。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茅家琦教授告诉记者,实际上,在“天京事变”之前,“圣库”制度就已经遭到破坏了。而在张继庚给向荣的另一封信里,记者的确发现了这样的话语:“伪‘圣库’前九月禀报时,尚存800余万,现只存百万不足。”在这里,张继庚催促向荣赶紧攻下天京,否则这些钱财就要被全部花光了。

  至于“圣库”的钱财究竟哪儿去了,张继庚在信里也给出了合理解释,“伪东府有1万余两,伪天府有七千余两,伪北府有1千余两,其余大小伪衙藏银尚属不少,衣服更不计其数矣。”

  “很显然,所谓的‘圣库’,已经被太平天国内部大大小小的将领和官员瓜分了。”茅家琦说,“这说明,早在太平天国定都之初,‘圣库’制度在执行中就走样了。”

  上世纪70年代,在水西门灯笼巷的南京医药公司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圣库”遗址。

  后来,这里的石柱被搬到了现在位于堂子街的太平天国壁画展览馆,两根鎏金龙凤雕梁则被搬进了太平天国博物馆内展出。

  不仅“圣库”内的钱财被瓜分一空,在太平天国后期,大量的钱财,更是聚积到了洪氏家族的手中。

  李秀成在临刑前的供状中就谈到,洪秀全的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都是横征暴敛,搜刮钱财。天京被清军围困期间,老百姓缺衣少粮无法生活,李秀成密令守城人放百姓出城讨生活,没料到,洪氏家族的人,却在各城门设点,将出走百姓身上的钱财搜刮一空。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上自天王洪秀全,下至各首领,纷纷搞祝寿活动。例如,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特地通令朝内军中各级官员,在天王万寿之期“多备奇珍异宝”,为天王祝寿。又如,洪秀全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东王杨秀清命令前线将领多多准备奇珍异宝,为四王子过满月。

  

  古城百年探宝

  掘得几金

  从曾国藩到民国政府,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总有不死心的人在南京城一些“可疑”之地不遗余力地挖掘太平天国遗留的珍宝。

  据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经出过一本《赵烈文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太平天国藏宝问题。而记者在96前的一本杂志上,也找到了有关太平天国藏宝的文章,这本期刊名字叫真相,该期刊第十三期上,用繁体文言文详细介绍了这样一段内容:

  有个广州人曾经在太平天国时代在南京当工兵,“亡国”时,某位王爷命令他和其他工兵一共46人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建造一个藏宝库,埋藏黄金白银300万两。工程竣工后,这位王爷大喜,表示要在府中设宴犒赏他们。其他人一听有赏,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到了那位王爷府里,大家才知道中计了。王爷是想借酒宴之机把他们统统杀掉灭口,让藏宝的事情不会流传出去。而这个广州人躲过了这一死亡邀约,因为他当时正在发疟疾,寒热交加,不能前去。他惊悉参加宴会的人都被杀灭口后,立即抱病潜逃。

  1864年,湘军进入天京后,烧杀奸淫,肆意抢掠,洗掠全城三天,可称得上是捞尽了地上浮财。

  因为民间一直流传太平天国非常富裕,“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湘军们怀疑还有更多财宝窖藏在地下深处。

  为了查出太平天国究竟有没有藏宝,曾国荃严审李秀成。曾国藩也派幕僚讯问李秀成,其中有一条问:“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李秀成在自述里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叙述,分别引出“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的结论,搪塞了曾国藩。

  

  昔日天王府下

  是否还有窖金

  当年破城的时候,湘军四处掘窖,曾国藩甚至还发布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命令。但在实际行动中,他听凭湘军掠取浮财。湘军入城后,民间传说曾国荃挖到了窖藏的金。相传曾国荃为了把藏金纳入私囊,最终为毁灭证据,一把火烧了天朝宫殿。清朝有笔记记载,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个翡翠西瓜,上有一裂缝,黑斑如子,红质如瓤,朗润鲜明,浑然天成,这件宝贝后来居然在曾国荃手中出现。

  不过,曾国藩后来向同治帝奏报否认天王府窖金的事,上报朝廷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后来曾国藩用了几十条船,把这些窖藏的金银送到湖南老家。”陈宁骏说,他曾经去湖南调查过曾国藩、曾国荃的老家,曾国荃就有一个“大夫第”,建筑配备富丽堂皇,估计动用了发掘来的窖金。

  湘军是否把所有的财宝都运走了?抑或根本没有发掘完?陈宁骏说,当时曾家两兄弟运金银时比较仓促,很有可能没运完,而且如果这笔财富真的非常非常多,肯定会惊动清政府,所以他对朝廷使了一计。而且,后来曾国藩再次来到天王府修缮,也没有深挖,天朝宫殿下或许还有窖藏。

  王炳毅告诉记者,坊间一直流传清凉山埋藏了许多古代宝贝,大家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有人说,1969年冬,清凉山的一个菜农在清凉山西峰下燕王河水塘里捡到了一尊6寸余高的翡翠佛像,我还去寻访过,但没有结果。不知道是真是假。几年前,又有一个老太太言之凿凿地说:当年她老伴亲眼看见有人在清凉山西侧南京图书馆工地上找到满满一坛子金元宝和金砖。让我真觉得清凉山上肯定有宝。”

  王炳毅介绍,为此,他还特意采访了一位姓邹的南京图书馆老职工。邹先生介绍,1983年夏初,清凉山下南京图书馆古籍分馆工地上确实有坛子宝物出土,但只是银元宝和百余枚清末银洋,并无金子。建筑队民工们是在挖柱坑时在两个土坟之间草丛下边发现坛子的。那瓷坛高约二尺,旁边并无其他藏宝。民工们争相哄抢,竟抢走了一多半银元宝和银洋。而且,他们中几个抢得多的连活儿也不干了,立即携带“战利品”返回皖豫二省老家。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干警迅速介入,追缴回应属于国家所有的大部分银元宝、银洋。

  邹先生回忆,收缴回的银元宝共51只,每只重为20市两,上边均凿有“光绪××年”字样。显然不是太平天国藏金。

  “早在民国时期,常有人上清凉山去寻觅宝藏。”王炳毅说,后来很多人都到清凉山东挖西勘的,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清凉山成为公园后掘金风才停。

  

  97年前

  官方掘金行动

  记者在民国杂志《真相》中看到:1912年冬天,官方也曾经公开发掘过一次。

  《真相》上写着,湖南人林开泰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太平天国服军役。洪秀全死了以后,林开泰把48缸黄金窖藏在南京旧都统署前城根。因民国政府成立后“需用浩繁”,于是集私资开采。“藏金得,以八成充省行政之用;以一成助湘苏公学;以一成当花红。”这次发掘的时间是:1912年12月20日。当时的掘金者根据林开泰的回忆,藏金库的“记号”是在距通济门城楼约60多米,土堆很高,靠城墙根,有一株10多米高的柞树。

  掘金的时候,前后道路都有人严密把守,负责看守的工人加上挖金的人有好几百。所有掘金人都是湖南人。他们开掘到12米深的时候,发现了10方3米多长的石块,石块下面全是黄土。下面还发现了石灰,再往下挖3米多发现了铁质物品。当时工人怕挖错了地方,又改道挖起来,但都没有任何发现。据林开泰自述,藏金用的缸有1米高,直径30多厘米,大缸的中间用松香密黏,并熔铁汁为盖,别有瓷缸装满珠宝珍饰也在下面。

  当时民国政府的江苏都督特别希望能够挖到这些意外之财,以补库房亏空,但一直挖了一个多月,挖到了地下40多米深,都没看到林开泰说的宝贝。当时大家失望之余,只好空手而归。

  

  太平天国的银子

  究竟去了哪里

  既然太平天国曾经富足一时,那么天京城陷的时候,“天国”财宝究竟去了哪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专家张铁宝说,有人认为太平天国所有银子都没有了,也是不对的;曾国藩在写给同治的奏折中,就说:“如果让湘军的将士把钱拿出来,感觉犯了欺君之罪,反正银子也不多,不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近年来,全国不断出现所谓的太平天国钱币,大多是假的,倒是湖南出现的一些是真的。

  那么,天国的银子怎么没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茅家琦解释,其中大部分是被太平天国自己“败”掉的。就洪秀全本人而言,他生活极度奢侈,旗下诸王开支也很大。除了生活开支,还有军队的费用,包括军队的粮饷和枪支装备等等。“天京事变”的时候,洪仁玕等王又带了一部分离开。等到湘军攻入南京城,“天国”的银子其实已经所剩无几,又被他们弄走了其中的大部分,当时湘军中有一个叫鲍超的将领,还带了一部分去四川,他们的“头儿”曾国荃以“病重”为借口,回湖南老家“休养”,回去的时候随行船只达到上百只,这船上肯定也有“天国遗留”的财富。(胡玉梅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