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和你在一起的365天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09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你在一起的365天

  刘怡然,两岁;王睿,两岁;苟忠发,13岁;李冰,16岁……看着汶川地震中遇难学生名单,想到几百个年幼的生命就这样离去,记者不禁潸然泪下,悲痛、牵挂、期待、感动、振奋、自豪,又一次涌上心头。回想那场猝不及防的灾难,天地同悲,山河同泣。令人欣慰的是,地震虽然摧毁了房屋,但没有摧毁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关注和热情帮助下,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逝者安息,伤痛虽然还在,但生者只有坚强活下去,才能告慰长眠在地下的亲人。转眼一年过去了,尽管我们不愿想起那惨痛的一幕,但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刻,灾难让我们紧紧相拥在一起,一同点燃希望的烛光。

  

  点滴爱心

  会聚成河

  

  2009年5月7日,四川省举行“5·12”抗震救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四川省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截至目前,地震中遇难和失踪总人数分别为68712名和17921名。其中,确定在地震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总人数为5335名,申请鉴定办理残疾证明的地震受伤学生已有546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市迅速掀起了向地震灾区捐赠的热潮。2008年5月14日,市委市政府在市直机关大院举行现场捐赠活动,广大群众自发向四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每天到市民政系统、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捐款的群众络绎不绝。截至2008年6月6日12时,市民政系统、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1127.76万元,捐赠物资总价57.88万元。

  为全力营救四川地震灾区被困群众,2008年5月14日晚,市消防支队20名特勤消防官兵,按照部署组成应急救援突击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2008年5月16日、19日和28日,市卫生系统分批共派出26人、7辆救护车奔赴四川省安县、北川开展伤员救治、转运、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水源消毒、蚊蝇消杀及心理援助等工作。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各派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河南省通信抢险救援队。市建设局也组织人员奔赴灾区参加援建工作,他们在余震不断、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争分夺秒,昼夜奋战,为绵阳地震灾区安县保林镇、清泉镇、兴仁乡搭建过渡安置板房……

  鹤城人民与灾区群众骨肉相连,风雨同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说: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只要你心中有爱,只要你心地善良,你就会用一千只手帮助别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鹤城人民正是用爱心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和全国人民一起,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一千只手、一万只手的关心、抚慰和爱。

  

  汶川不哭

  因为有爱

  

  2008年5月12日下午,得知四川发生地震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立即调出所有四川灾区学生档案,共找到16位灾区学生。当天晚上,院长隋步景亲自带队,到这些学生居住的宿舍进行慰问、安抚。随后,全院师生共为灾区捐款14万余元。学校还资助这16名灾区学生11500元,对其中7名来自重灾区的学生,每人资助生活补贴1000元,其余9名学生每人资助生活补贴500元,并报销灾区学生一年两次的回家路费,同时免除了2008级四川灾区学生的全部学费。

  来自四川广元的07级学生吴佳钰,得知家乡发生地震后,非常担心,家里的电话始终打不通。事过一年后,吴佳钰告诉记者:“我不敢去想家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但当时满脑子都是地震后废墟的景象,感到非常害怕。后来我终于和家人联系上了,得知家里的情况并不是很糟糕,才安下心来。同学们一直陪着我、安慰我,我很感动。”吴佳钰说,去年暑假回家的火车上,18个小时她一直不敢闭眼,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片废墟的画面。下车后,她记不清自己在18个小时的路途中流了多少泪,当看到家人都平安无事,她又哭了。吴佳钰在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发生了大小余震七八次,家人对惊恐的她说:“别怕孩子,爸妈都在呢!”

  一年过去了,从地震发生到现在,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给予了吴佳钰很多关怀和帮助。她说:“我感觉自己很幸福,也很幸运,因为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有这么多鹤壁人帮助我。”

  

  逝者安息

  生者坚强

  

  至今仍在四川省江油市河口镇任副书记的我市对口援建干部王洪民,来到河口镇已经快一年了。在江油的这些日子,他懂得了什么叫大爱,什么叫坚强。

  灾区的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家庭不太富裕,上有父母下有妻儿。抗震期间,他们忙于工作,对受灾群众关怀备至,却无暇顾及家人安危。在重建工作中,他们都很积极主动,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自己好好活着,才是对在地震中逝去的亲人最好的告慰。

  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的浚县黎阳镇前寺村医生赵新民,回想起在灾区的日子,至今仍感动不已。

  2008年5月15日,他与浚县王庄的刘顺平,作为志愿者一同前往四川江油参加救援工作。临时救护中心设在一所小学内,帐篷里挤满了需要救治的伤员,医护人员只好在摇摇欲坠的教学楼附近拼起几张桌子作为救护台。一天,赵新民和刘顺平正在给伤员治疗时,突然发生了6.4级余震,两层教学楼瞬间倒塌。所幸的是,余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赵新民说,他们在江油的20多天,一共发生了一万余次余震,危险随时可能发生。6月份,他们回到鹤壁,一想到灾区群众仍处在危险中,就感到很揪心。去年儿童节,赵新民和刘顺平给灾区孩子寄去了一些文具,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据说孩子们收到文具后,有的都哭了。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有的已经不在了,他们成了孤儿。对此,赵新民和刘顺平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这些孩子尽早从失去亲人的阴影走出来,从他们的笑脸中看到希望。

  过去的一年中,赵新民和刘顺平始终和灾区保持着联系。“我们建了新房了”、“我又找到了工作”、“我又有了小宝宝”……一个又一个来自灾区的声音感动着他们,从这些简短的话语中,他们看到灾区人民没有倒下。

  他们是世间最美的花朵,只在天堂开放;她们是世间最伟大的母亲,却只能用短信传递最后的母爱;他们是世上最可爱的老师,却被永远埋在了瓦砾中……

  

  鹤川一家

  大爱永存

  

  距离那个惨烈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年,鹤壁人民一直挂念着四川灾区。汶川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众多市民及本报记者,向灾区人民表达了他们最真诚的祝愿——

  

  市文化局王新伟:祝愿灾区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忘掉曾经的伤痛。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

  

  鹤翔小学二年级学生何怡静:愿四川灾区的同学们好好学习,健康快乐!

  

  浚县水利局郑军:希望灾区的孩子们能够安稳地上学,希望灾区重建的房子要结实些。

  

  刚生完宝宝的马秀明:想到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婴儿的那位母亲,我至今仍感到震撼。有了自己的宝宝后,我更能感受到孩子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希望在天堂的母亲们,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鹤打工的何轶男:希望活着的人忘记伤痛,早日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报记者张心致:坚定信心,鼓起勇气,笑对生活,活出精彩。

  

  本报记者叶晓伟:希望灾区人民能够抚平心中的创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本报记者苗苗:灾区的兄弟姐妹们,抬起头来,灾难已经过去,我们会陪你们一起走向未来。

  

  本报记者张凯培:灾区的人民,你们要坚强,我们会一直关心、帮助你们!

  

  本报记者李可:有家、有爱、就有希望,不管何时,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灾难中你们没有倒下,阳光里你们将露出笑容。大难之后必有大福,把创伤放在心底吧,用心把接下来的每一天过好,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本报记者周凯楠:不管我们离得有多远,我会永远支持你们。只要能够为你们重建家园作点贡献,我愿意尽我全部的力量。

  ……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