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周年了,但抗震救灾的经历留给我们的仍是无法磨灭的印记。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汶川,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刻,为遇难的人们点上一支蜡烛、送上一朵百合,以此来悼念他们……
只要灾区需要
我愿再赴灾区
牛红伟是山城区消防大队的一名战士。2008年5月14日,牛红伟等20名消防官兵组成第三梯队紧急赶往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在重灾区汉旺镇,牛红伟和战友们一直顽强战斗在第一线。当时的救援现场余震不断,为了减少被埋人员的伤亡,他们不敢动用大型机械,只能用双手去挪动重达数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巨石、水泥板等。
大家以手作镐,清除瓦砾,战士们有的手指起了血泡,有的腿被钢筋等挂伤,鲜血直流,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疼。大家一遍遍在废墟上小心地搜寻,谁也不知道倒塌的房屋下究竟埋了多少群众,更不知道他们中有多少人还活着。在艰难的营救中,大家说得最多的只有一个字——“快!”在此次救援中,牛红伟和战友们共挖出了13具遇难者的遗体。
在记者重访山城区消防大队时,牛红伟已被任命为代理排长。亲眼目睹了救灾中的生生死死,他告诉记者:从灾区回来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前做事总有很多想法,现在更多的是去做。以前曾感叹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人生也有过种种抱怨,但参加过救援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命最重要、活着最重要、亲情最重要、感恩最重要!与那些失去生命的人相比,活着的人现在太幸福了。
牛红伟说:“救援中,因为不敢动用大型机械,虽然大家都拼了命去干,但除了挖出13具遇难者遗体外,没有救出一个活着的人。当时我一直想会有奇迹出现,一直安慰自己或许第二天就能救出一个活着的人……哪怕让我受伤,让我牺牲,只要能救出一个有生命的人,能让他和家人团聚,我就心满意足了。但奇迹一直没有出现,我难过极了。”
在灾区是艰苦的。食宿问题不好解决,每天吃的都是方便面;四川的气候非常潮湿,住在帐篷里,第二天早上起来全身都是湿的。
灾区的百姓对战士们极为热情。在食品紧缺的情况下,群众还争相把自己的食物硬往战士手里塞,面对这样的场景,牛红伟和战友们都流下了眼泪。
当时在地震灾区经历的一幕,让牛红伟至今难忘。在某废墟旁,三名年轻男子请求牛红伟和战友们再去废墟中找找他们的母亲。因为那处废墟面积很大,虽然已被先前的救援人员清理了三遍,但仍未能找到他们的亲人。牛红伟和战友们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在废墟深处找到了他们母亲的遗体。当时,三名年轻男子没哭,因为他们的眼泪已经流干,但战士们感受得到他们撕心裂肺般的心痛,由于悲伤,他们已经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看着那揪心的画面,牛红伟和战友们无言以对,大家都很心痛。在死亡的阴影下,在脆弱的生命前,那一幕幕的凄惨,让战士们更真切地触摸到生命和幸福的本意:平平安安才是福。
让牛红伟最难忘的还有那高高飘扬的国旗,“虽然灾区到处都是坍塌的房子,但所有地方的国旗都在高高飘扬。看着国旗,我们对打胜这场抗震救灾的战争信心百倍。”
从地震灾区回来后,牛红伟想自己虽然无法与当地百姓共建家园,但只要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对灾区重建的支持。在工作中,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时刻准备奔赴火场。
不久前他还获得了“训练先进个人”的称号,随后又因工作突出,被任命为代理排长。
牛红伟说:“在我们离开灾区时,那里的群众手举‘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等条幅为我们送行,有的群众冲上来,握着我们的手不放,一个劲儿地说‘谢谢’,有的还跟着我们的车跑……看到这些,我们感觉很惭愧,觉得自己做的太少了,与英雄的荣誉不相符。在灾区的那些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无论何时,只要灾区需要,我都愿意再赴灾区。”
想再去四川看看那边现在怎么样了
胡玉红和妹妹胡玉新在去年一起参加了四川的抗震救灾。身为医生的胡玉新通过新闻了解到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看到一座座倒塌的楼房,一群群受伤的群众,她心里很难过。随着死亡和受伤者的统计数字急速上升,她再也无法平静地待在家中了,她非常焦急,虽然四川没有她的亲人和朋友,但她觉得此时那些受灾的人们最需要有人去帮助他们,去抢救伤者的生命。当时她心急如焚,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向灾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为灾区群众做点儿什么,哪怕只是去给灾区群众送口水喝,否则这将是她一生的遗憾。
5月16日上午,胡玉红打通了成都红十字会的电话,对方要她暂时在家里等,需要时再通知她。5月19日上午10时许,胡玉红终于盼来了成都红十字会同意她赴灾区的电话。在没有通知父母的情况下,当天中午连午饭也没吃,胡玉红和妹妹就带了帐篷、方便面和一旅行包的药品匆匆登上了开往成都的2128次列车,因为时间紧迫,她走的时候甚至没想到要和爱人、孩子告别。
到达成都后,胡玉红和妹妹先是被分配到成都雅驰工业园参与搬运救灾物资。随后又被分配到绵竹市广济镇。临行前,胡玉红担心自己来时所带的药品不够,又和其他志愿者凑了2000多元在成都买了大量的消炎药、外伤药等。白天,胡玉红负责到广济镇下属各村庄救治伤患,晚上则到附近驻扎的部队去给受伤的战士处理伤口。为了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她一刻也不放松,就连吃饭也只花两三分钟时间。在听不懂病人方言的情况下,她就一遍遍地询问其病情。在发放药品的时候,她不嫌麻烦详细地告诉他们服用方法和服用剂量。因为受伤的灾区群众太多了,她恨不能多生出几只手来给他们治病。那些天,她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更不忍心躺下来休息,只有到凌晨的时候,才打个盹儿。当时她想自己不睡觉没关系,反正能挺住,尽最大能力多帮一个是一个。妹妹胡玉新和其他一些救援队成员则到各村庄帮助受灾群众搭帐篷、清理垃圾、疏通下水道等。
灾区的生活非常艰苦,因为用水特别紧张,所以大家平时用水都非常节省,一点也不舍得多用。吃方便面时胡玉红和妹妹没有用过碗,就是把方便面的包装袋打开,然后直接往袋子里倒一点开水,刚好淹住面就行。虽然每天只能吃简单的泡面,可她们干起活来还都特别有劲。
回忆在灾区救援的9天,胡玉红说:“最感动我的是在大灾面前,我们中国人的团结和凝聚力,我真正体会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记忆。”
从灾区回来后,胡玉红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弥足珍贵,她更加热爱生活,还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上,遇到经济困难的群众来看病,她不但免费治病,还借钱给病人。她在一所中学义务做校医,认真给师生们看病,从未拿过学校一分钱的报酬。她说:“公益事业不一定都是要花钱的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有时拣拣垃圾也算啊,只要对社会有益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
胡玉红说:“经过那9天的救援,我感觉四川人就像自己的家人,虽然离开了灾区,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但我觉得很多东西不一样了。四川,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牵挂。想再去四川看看那边现在怎么样了,我非常惦念他们,我想着能有机会再去四川帮他们一把。”
真正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血肉相连之情
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市慈善志愿者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一年前,我市正式注册的第一名志愿者张振民陷入前所未有的忙碌中。从5月14日开始,他和志愿者们就开始上街摆摊设点接受社会捐赠,他还组织了三场义演和义卖。在募捐的8天里,有时候下着雨,有时候中午不吃饭,经过志愿者们的努力,接受社会捐赠12万元,全部通过市慈善总会捐给了灾区。
回忆起为了救灾而忙碌的日日夜夜,今年68岁的张振民说:“那些天,每天早晨7点半就上街摆摊设点,有时要忙到晚上11点,但大家都没感觉到累。”
让张振民难忘的抗震救灾大型系列义演的首场演出正赶上下大雨,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演员们义演和市民们捐款的热情。5月17日下午,首场义演在枫岭公园大门口冒雨举行,尽管下着大雨,义演现场仍然是人山人海。市民们打着雨伞加入到了捐款的行列中去。捐款队伍中上有古稀老人,下有被抱在怀中的幼儿,有的人在捐款时含着热泪说:“钱不多,表示一下对灾区同胞的心意。”
张振民说:“当时捐款的群众非常多,感觉大家就像一家人,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怀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灾区抗震救灾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大灾面前,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真正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血肉相连之情,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慈善志愿者王振江、张天贵、马慧兴都在各自的诊所从事医疗工作。从5月16日开始,他们关了诊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为灾区同胞募捐的活动中来,“自己经济上受点儿损失不要紧,同胞有难了,现在不出手相助还等到啥时候!”
提到一年前的募捐,接受记者采访的志愿者张天贵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灾难虽然可怕,但在灾难面前,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力量,一种在自然灾害面前万众一心的力量。地震虽然可怕,但它永远摧不垮我们中国人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