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晨报见习记者 张小娜 讲述人:李美丽,35岁
一
父亲是一个生活得很认真的人,他在苦难中长大却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父亲让我真正认识到人能够很坚强而有尊严地活着。
一
父亲不是奶奶的亲生儿子,这是村子里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父亲的老家在商丘,他的本名叫安有山,父亲的父亲是一个教师,母亲是一名医生。本来他们一家人过着安静而平和的日子,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改变了父亲的生活轨迹。
父亲7岁上小学时,正赶上大炼钢铁,他喊着“小高炉,炼钢铁”的口号开始炼钢铁。不久他的父亲在反右派运动中被隔离,后被下放到了东北。他的母亲也被隔离,他连母亲在哪里都不知道。
父亲9岁那年,他自己扒火车想去东北找他的父亲,但是在北京站被车站工作人员遣返回来,他在贾家车站下了车,由于年龄小,他回不到老家了。9岁的父亲在贾家车站开始了他的讨饭生涯。
3年之后,奶奶村子里的一个人在贾家车站把父亲领到了奶奶家,对奶奶说:“你家里没有儿子,就收养这个孩子吧。”这样,父亲才开始有了一个家。
我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的身世,虽然父亲从来不在我面前讲他的事情,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
我和姐姐、弟弟都结婚之后,大姐夫曾经带着已经60多岁的父亲去商丘找他的家人,总共去了3次,前两次都没有任何线索,第三次遇到了父亲上学时的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告诉父亲:“你走了之后,你的父亲回来把你的母亲和哥哥都接到东北去了,中间你父亲又回来找过你好几次,但是都没能找到。”
父亲不断地和东北方面联系,写了很多信,最后终于得知他的双亲都在。电话里他的父母号啕大哭。我听到父亲的父母在电话里喊父亲“山山”的时候,我一下子觉得我的父亲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在商丘的某个地方玩耍的孩子。
最终父亲决定去东北看他的父母一趟,去东北之前母亲专门给父亲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服。父亲的父母都已经80多岁了,在父亲回来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父母便双双去世了。奶奶说,他们是惦记着这个小儿子,见到小儿子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亲情是割不断的,即使中隔了半个多世纪。
二
父亲12岁来到奶奶家。他为了多挣工分,大人能干的活他都能干。后来父亲去矿上下井,白天下井,晚上回来的时候,在路上捡煤。就是因为下井,父亲的腿落下了风湿的病根。后来因为腿疼实在不能下井了,父亲便靠着和母亲种菜卖菜挣点钱,供我们姐妹几个读完了师范,现在我们都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
我头脑中一直有一幅温馨的画面,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模模糊糊的记忆:一个夏天的晚上,月光下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块石板,有一个人坐在石板上打算盘;往里走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个人在给一个小孩儿洗澡,那个小孩就是我,给我洗澡的是母亲,在石板上打算盘的是父亲。这个画面像一个电影镜头,那么美好,那么温馨,我仿佛能回忆起在宁静的夜晚,我“咯咯”的笑声在空中荡漾。
我小时候腿不好,父亲总是带着我四处求医。有一年冬天,在北京火车站等车,还有十几个小时火车才能来,我特别困,靠在父亲的肩头便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久,等我醒来时,看见父亲身子倾斜着,用双手支撑在椅子的另一侧,我知道父亲在很吃力地保持着这个姿势。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他对我们的爱不轻易表达。我上学的时候,有一天给母亲打电话,说只能回家待一天,早上回家,晚上就回学校。那时候父亲在一个工厂上班,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我回到家父亲已经上班走了。中午的时候,父亲居然回来了,我听到院子里的父亲在和母亲大声地解释为什么要回来吃饭,说别人都回家吃饭了,没有人做饭,他只好回来了。其实我知道父亲是想回来看看我。平常我都是只放一天假,有一次我周末放两天假,但是没有告诉父亲,周六下午父亲下班回来,我正在屋里看电视,听到父亲在外面问母亲:“四儿走了吗?”当时我的泪就流下来了,我知道以前的每一个周六,父亲都是这么问母亲的。
我小时候脾气很倔。有一次母亲没在家,我跟父亲顶嘴了,然后躺在床上把头蒙起来不吃饭。中午的时候,父亲笑嘻嘻地走了进来,我还在生气,不理父亲,父亲突然从手中拿出一副扑克牌,对我说:“四儿,你看爸爸给你变个魔术。”我看着父亲变魔术,便不生气了,乖乖地跟着父亲去吃饭了。
三
我的父母总想让我开心。母亲在我午睡起来的时候,会把在井水里冰好的草莓拿给我:“四儿,吃点吧,你尝尝真的很好吃。”父亲有心脏病,腿也不大好,从我家到父亲家200米的路程父亲要走很久,但是父亲总是一趟一趟地往我家跑,给我送这送那。
这两天正好是收麦子的时间,天一阴下来,我收完家里的麦子就往父亲家里跑,但是刚到父亲家,父亲已经收好麦子了,他正准备去帮我收呢。我知道父母的恩情是我永远都无法报答的。
人们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是真理,我照顾自己孩子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当时是怎样让父母操心,在我离开家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地牵挂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