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阅卷时。阅卷现场的那一支支负责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笔,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下,它们是否成为体现社会公正之笔?
责任、公平,这是记者17日探访四川省高考阅卷现场后的评价。
评卷“重地”:“人防+技防”的双重防线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校园内,第一教学楼的A区、B区和第一实验大楼西楼,被两米多高的带电铁丝网严密的包围起来,只留出位于A区的一个大门作为评卷人员进出的通道。这两座被人为分离出来的独立教学楼,就是2009年四川省高考的阅评基地。
两名身着绿色军装的武警战士笔直地矗立在高考阅评基地入口,严格盘查进入人员身份,将没有佩戴统一、特制通行证件的人员“隔离”在门外。进入A区教学楼,宽敞的一楼大厅墙壁两侧摆放的一排白色木架上,放满了五颜六色、大大小小各式提包。两名武警守卫在A区大厅门口,严禁评卷人员将手机、纸张、提包等东西带入评卷教室,以确保阅卷过程的严谨性、公平性。
“为了保证答卷的绝对安全,评卷场采取了‘人不离卷,卷不离人’的措施。”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不仅加大了警卫保安人员的力量,还在试卷保管室、成绩录入房、阅卷现场等阅卷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配备了摄像头、监视器、报警器等先进技术设备,采取一系列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双重监控措施,实现一天24小时全程监控。加强评卷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评卷工作的万无一失。”
每份试卷要经过6道质量检测关卡
今年四川省内有近50万名学子参加了高考,这就意味着在全川范围内遴选出的5000多名由高校专家、科研工作者、一线中学教师组成的“阅卷队伍”,面临着阅卷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阅评压力。
为了保证每份试卷都能得到公正的评分,今年四川省在遵行行之有效的“过五关”复查方法的基础上,又专门增设了一道质量把关门槛。指导委员会特别聘请两名有20多年高考评卷经验的老师担任“阅卷质量总监”,对整体评卷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复核。也就是说,一份试卷从评分到最后定分最多要经过六道质量检测程序:学科题组内的专人复查、各学科组内足够比例的抽查、评卷指导委员的重点检查、“质量总监”的抽查、省质检组的全面复查和统分过程的复查。从而将质检工作与评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卷失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每道大试题:多人“把脉”
据高考阅卷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今年四川高考试卷中,文科类考卷的主观试题题型、分值比去年有所增加:如英语试卷中的主观题型与2008年相比多了一项补全对话,主观题(包括短文改错、作文、补全对话)整体分值也由35分增至60分,这些变化无疑对改卷阅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评卷工作起步前期,各学科指导委员会在数千份考生答卷反复试评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公正的《评分执行细则》,随后对全体评卷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努力将失误扼杀在评分差错源头阶段。并在整体评卷过程中,始终贯彻“一把尺子量到底”,杜绝宽严不一现象的发生。
对于像分值高、牵涉学科门类较多的某一试题,则采取多位老师共同评分“把脉”、确诊打分的方式。如占据语文试卷分值近半壁江山的作文一项,则至少要由两位阅卷老师共同打分。
语文学科评卷组组长李诚说,作文评阅采取了人工与计算机纠偏的双重监控手段。两位阅卷老师对同一份试卷的评分会输入电脑,如果分数差距过大,将把作文转交给学科题组内组长评定,如果差距还是过大,就会再由评卷指导委员会委员定夺,从而有效消除作文评分的随意性。
(据新华社成都6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