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电影院内共有500个座位,票价10元。这样的票价与郑州一些影院相比,已经算是便宜了。刘女士告诉记者,即便是这样,电影院的上座率也非常低,但只要能卖出两张电影票就会正常放映。刘女士说,现在来看电影的人已经很少了,即使是一些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电影,也很少有人问津。而据该电影院另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电影院的设备已经有些落后,环境也不太理想,加上电影院又位于市民不断迁出的老城区,所以票房非常差。该工作人员称,电影院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全年的票房只有5万元。
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电影院淡出人们的视野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电视节目也开始多样化,看电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电影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市民叶女士对记者说:“小时候,一个邻居家有台电视机,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吃过饭后跑到邻居家看电视。后来我家也有了电视机,虽然是台黑白的,节目也不多,但总算不用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另外,电影院毕竟是公共场所,没在家随便,所以就很少去电影院了。”
随着VCD、DVD和家庭影院的逐渐流行,市民花几元钱买张光碟,就可以在家里看到国际大片,而一张DVD光碟常常可以压缩十几部国际大片,比起在电影院看电影实惠很多。1998年,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取得了1.04亿元的票房,但是,更多的市民却选择了在家里观看。
而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又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和实惠的看电影方式。26岁的李女士说:“在网上看电影,想看什么一搜就行了,一次看不完还可以分两次看。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所有想看的电影。”
此外,KTV、茶楼、西餐厅等各种娱乐休闲场所的逐渐兴起,使得市民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看电影之外,人们又有了更多的去处。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市电影院的衰落。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已成为一种回忆。
“别让电影院从城市中消失”
在新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是个十足的影迷,每次有好电影上映,他都要专程跑到郑州的电影院看。他对记者说:“好电影,只有坐在电影院里看才有感觉。虽然去郑州看电影花费有点高,但还是值得的,如果鹤壁有好点的电影院就好了。”一网友也说:“其实在内部装修好、配套设施好的电影院里看电影还是很享受的。”
像张先生这样的电影迷都很希望新区能有家好的电影院,但也有人认为在新区建电影院没必要。例如,网友“爱上你的爱”说:“投资电影院的首要前提是能赚钱,就鹤壁目前的消费水平,我看还是别劳民伤财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都希望能在新区建电影院。
市民宋慧娟认为,电影院不仅是市民们的娱乐场所,更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一座没有电影院的城市,总给人一种缺憾感。宋慧娟说:“请别让电影院从城市中消失。”
拥有一座像样的电影院是必然趋势
2005年,为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将大力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股权受让、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改组改造;在中方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和经营演出场所、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等企业,参与国有书刊、音像制品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记者从淇滨区招商办了解到,由湖北银兴影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银兴文化广场项目已在淇滨区正式签约,该项目中包括一座现代化四星级以上的电影城。
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科科长黄建昌告诉记者,就我市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电影院的票房可能不会太理想。但随着新区人口的增加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在文化娱乐上的消费会逐渐增加,电影院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会日益凸显。因此,从长远来看,配合我市“建设大城市”和“文化强市”的发展思路,拥有一座像样的电影院是必然的趋势。
相关链接
■院线制
院线制的定义: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是发行公司拥有影院的资产或与影院存在资产连接,二者有着共同的商业利益和目标的一种模式。
比如在美国,整个电影市场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制片和放映。至于发行环节,因为实行的是“院线制”,一个老板既是中间发行商又是放映商,可以直接从片商或发行代理商那里拿到片子,并根据影片的重要性马上安排放映,中间发行环节被最大程度地精简了。
■院线
同一机构或者组织所按照不同的权利方式拥有多家电影院,并对这些电影院实行统一管理的体系称为院线。
■票房
一部电影放映期间累计之总收入。
一定有不少人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走进电影院时的激动,也一定有不少人会怀念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的兴奋,或许还有不少人会时常回忆起年轻时与恋人一块儿在电影院里度过的浪漫时光……
随着家庭影院和电脑的普及,电影院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从VCD、DVD到网络,市民们可选择的看电影方式逐渐多起来。这些相对而言更方便也更便宜的娱乐方式在使市民的娱乐方式趋向多元化的同时,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着我市的电影院。而在这股冲击中勉强坚持下来的,只有山城区红旗电影院。
有关电影院的回忆:“第一次进电影院时,感觉挺自豪的”
市民孙女士非常怀念小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光。“小学时,学校曾组织我们去看《妈妈,再爱我一次》。老师说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还让每个人都带上手绢。那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感觉还挺自豪的。”孙女士说,“我有个同学的亲戚在电影院工作,后来偶尔也能跟着她进电影院看场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爸爸妈妈和亲戚都去电影院看了。那时我年龄小,我妈说这部电影不适合小孩子看,就没带我去,为此,我可生气了。”
今年25岁的于先生回忆说,小时候,每当有人家里有红白事时,就会找人在街上放电影,而和邻家小孩一块儿看露天电影则是那时候最大的乐趣。搬个小板凳,跟父母要上几毛钱,到点着蜡烛摆摊的小贩那儿买点瓜子,边吃边看,非常惬意。初中时,已经有了零花钱的于先生会偶尔去电影院看场电影,让他印象颇为深刻的就是电影放映前四周一片漆黑时,心中充满期待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市电影业的黄金时期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市电影院效益最好的时期。当时,看电影在老百姓的娱乐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当时的放映设备、影片质量和影院环境都无法和现在相比,可在娱乐方式尚不多样的情况下仍然吸引了不少观众。
今年45岁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家里有电视机的也比较少,能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已经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虽然那时候的电影院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可是在谈恋爱的时候能带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是件非常浪漫的事。”
那个年代,电视机尚未普及,而作为市民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途径之一的广播,可收听的节目也不多,电影院就成为很多人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当时,放映过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为市民所熟知。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地道战》等电影都非常受市民欢迎。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1982年电影票价仅为两角的时期,当年上映的《少林寺》创下了1亿元的票房纪录,足见当时电影院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地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大片,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看电影的热情,特别是《泰坦尼克号》等奥斯卡获奖影片上映时,电影院的上座率非常高,其中不少影片还吸引了市民反复观看。有时候为了能提前买到一张电影票,还得找熟人、托关系。
进入本世纪,电影院逐渐被市民冷落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市共有电影院16家,而市区电影院最多的时候曾达到6家。但仅仅几年光景,这些电影院已陆续关门,只剩下一家红旗电影院,经营状况还不尽如人意。
2002年,全国电影行业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自上而下推行“院线制”。之后的几年,电影发行放映市场迅速向大城市、大院线、大影院倾斜。大城市的大院线迅速发展,而中小院线则持续低迷,许多中小城市的影院都相继关门,我市也不例外。成立于1958年的红旗电影院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家电影院,而作为奥斯卡院线,因为票房太差,在国内一线城市上映的大片通常要1个多月以后才能在我市看到。
6月23日上午,记者看到,红旗电影院大门紧闭,门口贴着《熊猫回家路》的宣传画,破旧的门面与旁边地王广场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电影院工作人员刘女士告诉记者,电影院周一至周五只在下午对外开放,规定的售票时间为14时40分,至于是否售票还要看具体情况。
6月18日,电影《南京!南京!》正在山城区红旗电影院上映,而这部电影在全国各大影院早已下线。市民何时才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到最新上映的电影?我市的电影院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