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鹤壁新闻·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天你如何养老?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09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天你如何养老?

  近日,记者对浚县黎阳镇西杨玘屯村村民的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只有33%的村民对自己以后如何养老表示担心,而67%的村民都表示对此不太担心。“我有几个儿子,家里也有地,老了饿不着就中了。”就像这位姓王的村民所说的那样,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老了饿不着就行”是很多村民唯一的要求。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村民,越倾向于认为养老应该靠自己;而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依靠子女。此外,不少村民也表达了可以依靠亲戚养老的想法。在村民们的观念中,依靠养老保险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似乎只是富人才会选择的方式。

  如今,依靠土地和子孙养老已经不再是农村老人唯一可以选择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相对于市区居民而言,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尚没有打开市场。

  而在市区,60%的受访者都表示已经购买了养老保险,有17%的受访者表示正打算购买相关保险。相对于市区居民而言,由于受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水平的限制,依靠儿女和亲戚来养老仍是农村养老观念的主流。

  ——我市养老现状调查 

  每个人都会变老,你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什么样的设想,你又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设想呢?是养儿防老,是以房养老,还是以保险养老?我市老年人目前的养老状况如何,人们的养老观念又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农村养老观念:依靠儿女和亲戚仍是主流

  晨报记者 苗苗 侯韶莹 文/图

  下半辈子养老

  上半辈子攒钱

  姚倩倩绘

  城市养老观念:进养老院逐渐被接受

  对老年公寓的态度:来时不愿来,走时不愿走

  在浚县一家养老院采访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村的大多数孤寡老人宁愿在亲戚家住,也不愿意住养老院,所以他们那儿的很多床位一直都空着。

  “养老保险金?我们这些没工作的老农民办那个干啥?还不如趁自己能干动的时候多干点活,省得以后给儿女添麻烦。”当被问及是否想过办理养老保险时,浚县白寺乡的王大爷这样回答记者。王大爷已是花甲之年,在农村跟着大儿子一起生活。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都在浚县县城,他们曾经表示要把王大爷接到城里享享清福,但王大爷不想离开自己种了几十年的地。王大爷告诉记者:“养老保险啥的我也不懂,我也没打算办那个,都是乱花钱,儿子们给我的钱就够我花了。”记者了解到,在农村,像王大爷这样养老的老人很多。

  上世纪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制度改变了农村过去孩子成群的状况,家庭成员的减少使部分家庭的养老问题逐渐突显出来。1978年以后,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进入半开放期,农村青年有了外出务工的机会,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心愿。在对市区居民的采访中,约53.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老了以后生活水平会有所下降。其中,部分受访者担心自己会未富先老,而约有58%的受访者则担心自己老了之后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老之后应该待在家里享受儿孙的照顾。但随着外出打工者的增多,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人们无法兼顾工作和老人的情况下,去养老院成了一些老人的选择。在养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全由专业人员负责,老人们也可以和同龄人在一起聊天、娱乐,可以避免独自待在家的寂寞。

  但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多数人对于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做法还不太接受,而大多数老年人也不太愿意去养老院。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多半是怕别人笑话自己没人养。而在儿女们的潜意识中,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有段时间,我也是住在孩子那儿。可一到白天孩子都出去了,我还是一个人在家。”现在在养老院养老的高大爷告诉记者。

  据我市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介绍,除了个别老人是因为家庭矛盾住养老院外,绝大多数老人都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而自愿住进去的。他认为,市民应该逐渐转变对养老院的看法。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只有儿女才可以承担。

  此外,记者发现,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市区,储蓄依然是多数人的养老保障之一。80%的受访者表示打算用自己的储蓄来养老。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我现在存的钱,除了给儿子买房外,其他的都准备老了花。”

  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儿女/亲戚/土地

  据了解,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好,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为了不给子女造成负担,不少老人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养老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服务和设施,以尽量为入住者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一些老年公寓按照养、医、娱结合的原则,设置了医疗、康复、健身、书画活动室,并聘请了专业护理人员,让老人颐养天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部分养老机构目前甚至出现了老人排队等着入住的现象。

  记者在某老年公寓采访时,看见一位护理员正在组织老人们唱歌。她告诉记者,老人是最怕寂寞的,入住老年公寓的话,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唱歌,比起独自待在家,心情要好得多。

  市民顾先生和妻子两人白天都要上班,他的父亲就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不仅没有人照顾,也比较寂寞。去年,他和妻子商量着把父亲送到老年公寓去,“他死活不愿意去,还说我不孝顺,不养活他。”顾先生对记者说。最后,两人跟父亲好好沟通了一番,父亲才答应去老年公寓。“现在我有时候想接他回家住段时间,他都不愿意回来了,他说在家没人跟他玩。”

  该老年公寓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市人口的老龄化,市区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这让他们对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功能退化中的最佳接替者

  城市养老资金的来源:退休金/儿女/房租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和专门机构养老的结合物,即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种以社区为主导,以家庭为基地,建立家庭养老与入户护理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方式将是今后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大方向。

  2007年,郑州市金水区推行了居家养老模式,由政府财政每年提供100万元资金,该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和494名空巢老人,都能享受这种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许多城市都开始在社区全面推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辖区内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都可以享受到由政府出资购买的上门服务,由社区落实家政服务员,所需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这种养老方式可以让空巢老人既不离开自己的家,又能安然养老。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即老年人生活的村庄),是家庭养老功能丧失时的最佳接替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养老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完善。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也将成为今后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

  在市区,许多老人退休后,每个月都能从单位领到一定数量的退休金,这基本上能满足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此外,由于在市区,大多数老人的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且多半都工作繁忙,所以老人们通常更容易接受去养老院养老,从而减轻儿女的负担。

  山城区的何先生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我市某事业单位退休后,每个月都能领到一千多元的退休金。他告诉记者:“我平时也不怎么花钱,这些退休金足够我花了。我的几个儿女家里都有学生,他们也不容易,我现在行动还方便,不想麻烦他们。以后动不了了,我就请个保姆或者住养老院就中了。”

  对于市区里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除了居住在儿女家,靠儿女养老外,很多老人也会赞成到养老院或是老年公寓养老。此外,也会有人选择购买养老保险。

  记者了解到,在市区,一些居民还倾向于以房养老,但这种以房养老不同于专业意义上的以房养老。

  专业意义上的以房养老被称为“倒按揭”,即一定年龄以上的老人,可以将自有的产权房与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买卖交易,由老人一次性收取房款,公积金管理中心再将房屋返租给老人。“倒按揭”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但这种“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我国还没有被广泛接受。

  目前,在我国,“子承父业”、“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是“倒按揭”养老模式推广的主要阻力。“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在多数人的眼中都是天经地义的。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只有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以房养老,否则还是会把房子留给孩子。

  记者对新区年龄在40岁以下的23位市民进行了采访,受访者都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子女较多的家庭来说,老人通常会把房产留给愿意照顾他们的子女。让他们担心的是,如果不把房子留给子女,而是抵押出去,子女很可能就不照顾他们了。

  “我家的房子是三室两厅的,我们老两口住不完,就把另外两间租出去了,每个月的租金差不多就够我们俩花了。”正和老伴儿一块儿散步的刘大妈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存在的“以房养老”方式主要也是指这种依靠收取房屋租金来养老的方式,而非专业意义上的“倒按揭”。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