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探班
上一版3  
《在那遥远的地方》叫好又叫座
无标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那遥远的地方》叫好又叫座

  描写边防军人生活的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不仅收视率取得了开门红,而且各个主流媒体也对这部电视剧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和赞许。

  

  成绩:收视率高不靠炒作

  

  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开播首日,第一、二集的收视率就达到了5.31%,超过了之前王宝强和张国强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首日的收视率。在今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中,再次创造了一个高点。回头看前两年,同样是李幼斌主演的作品,《闯关东》是当年央视一套最为轰动的作品,而《闯关东》前4集的平均收视率是5.02%,也低于《在那遥远的地方》刚开播的收视率。

  不仅如此,《在那遥远的地方》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并不是借助媒体炒作的结果,该剧播出前夕,各大媒体、网络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宣传和介绍,直到播出在即,该剧才在新闻发布会上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中是不多见的。

  

  观众:一部难得的好剧

  

  《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观众的反响应该是最好的说明。“《在那遥远的地方》严酷而光明,是一部少有的好剧,边防军人的精神打动人、鼓舞人。”“看着袁鹰和亲生父母之间相见却不能相认的情景,我真的想流泪,这样真挚、善良的情感,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珍贵的东西。”“遥远的昆仑山上虽然充满了危险,但它同样是我们应该崇敬的地方。肩负无上的责任在高山上长久守卫的士兵们是最可爱的。老班长的精神将代代永传。”“眼下国内的战争片已经拍得很好了,如今我们更应该多拍一些跟得上时代的军旅片。要让国人知道,奉献精神不是只有在国家危难时才体现出来,而是无论何时都应该有的一种精神。”这些真挚的话语,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整体质量的最好说明。

  

  媒体:一片赞扬之声

  

  《在那遥远的地方》刚一播出,就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之前屏幕上的热播剧总是有褒有贬,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各媒体的评价几乎是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大家都毫不吝啬地对《在那遥远的地方》给予了相当正面的评价——《辽宁日报》发表了题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缺氧不缺精神》的文章,对该剧表现出的强烈而激昂的精神力量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黑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遥远’突破了军旅剧的瓶颈》的文章,对本剧的独特视角,对剧中所展现出的边防军人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的高尚情怀给予了极大的褒奖;《广州日报》、《长江日报》、《北京娱乐信报》等几十家报纸都从观众和媒体的角度对“遥远”进行了肯定。

  

  解读:受欢迎的几大要素

  

  《在那遥远的地方》究竟为什么有吸引力?综合观众的看法和媒体的反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题材。最近一段时间,描写军人题材的电视剧频繁登场,但其主题大多讲述战争年代以及和平时期军人们的事业和情感,而《在那遥远的地方》触碰的则是一个以往没有展现过的领域——高原边防军人。他们对于大众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人们对他们的概念总是停留在“艰苦”、“奉献”的概念上,对其中的细节了解不多,也充满了好奇。第二,该剧在情节和情感上充满了戏剧性。韦铁父女的相见不能相识成了剧中最大的悬念,也让观众为之揪心。他们在高原上写下的铮铮誓言让人钦佩,而他们的情感生活则催人泪下,也让人感动。第三,该剧在人物的塑造上颇为成功,李幼斌的表演刚中有柔、别具个性,让人过目难忘。这些都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王茂华)

  (本版图片为《在那遥远的地方》剧照)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