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本地·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根植沃土好成材
选调意着味付出,在清贫中践行青春的壮言,在寂寞中孕育爆发的力量。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植沃土好成材
——我市选调生基层工作掠影
  他在丈量土地
  和乡亲们在一起

  □晨报记者 李玲 见习记者 张小娜

  前 言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开始选拔选调生。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把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工作,是加快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步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加速领导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记者从青干科了解到,自1995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我市现有选调生93名,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乡镇、县(区)直机关、市直机关。今年我市又录取了10名硕士选调生和1名博士选调生。

  我市今年的选调生选拔工作,与往年相比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学历层次高,招考对象均为应届硕士以上毕业生;二是所学专业涉及面广,包括光伏、电子、法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养殖等多个学科;三是生源好,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

  我市的选调生报考门槛高:必须同时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学生干部三大硬性标准,才能报考。

  选调生享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基层工作之后,硕士研究生享受正科待遇,博士研究生享受副县待遇。选调生是一个光环,更是一种使命,也许在基层各地的条件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为了追逐一个目标——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选调生们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基层工作能否适应?他们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他们对基层工作有何体会,在充满酸甜苦辣的基层工作经历中,他们是怎样将自己百炼成钢的?记者深入走访了部分选调生。

  点 滴

  张进栋: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

  对待工作要不知足,对待生活要知足,对待学习要知不足。

  张进栋

  他的故事……

  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位于鹤壁市的最北部。8月4日下午5时,记者从新区倒了两趟车,终于在这里看到了2004年考上选调生的张进栋。身着白色衬衣,蓝色西裤,黑色皮鞋,今年张进栋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五年。

  200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安排到鹤壁集乡工业办,当时鹤壁市正在整顿小煤矿,他被分到鹤壁集乡一个小煤矿里,负责监察、监管小煤矿的整顿工作。

  这段经历磨炼了他的抗干扰能力和耐寂寞的本领。2004年8月到2005年春节,在矿区他一驻扎就是四个多月,其间的节假日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农历腊月二十七才回到家过年。

  被派往鹤壁集乡工业办工作没多久,恰逢国家整顿小煤矿,在验收达标之前,一天夜里巡逻他发现有煤矿在偷偷生产,便毅然用铁锁链把矿井锁住。这一行动惹怒了煤矿老板,因为煤矿生产一天净利润可达四五万元。矿老板首先利用金钱诱惑,但张进栋面对诱惑丝毫不动摇。

  紧接着就是威胁恐吓,“他们对我说,要是惹恼了他们,想要我一条胳膊、一条腿对他们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张进栋说。但是张进栋坚持原则,临危不惧,同时他想尽各种办法说服矿老板要珍惜工人的生命,加大安全设施投入。矿老板拗不过他,最终停产整改,顺利达标。

  2007年3月份张进栋被委任为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分管工业经济、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等工作。上任不久,敢于创新的他在所分管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对药具管理实行“一盒三送”,此举受到了省计生委药具处处长的关注,并到办事处进行调研,调研结束后,建议在全省进行推广。

  与其他县区相比,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他快30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女朋友。他本人也相过亲,但女方了解到他的工作条件艰苦后都婉言拒绝了。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朋友给他提了个建议,让他到“世纪佳缘”网站上碰碰运气,可谓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淇县人民医院的一个女孩出现了。他们通过电脑和电话交流,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结婚。

  由于工作忙,加上路途遥远,坐车又不方便,他常年待在九矿广场办事处,有时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今年春季,张进栋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得知父亲突发心脏病,急需住院动手术,但是恰逢计划生育检查,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回老家照看父亲。

  在矿上24小时不准出矿,矿上大多人没事就打牌、抽烟,但是他利用住在单位的机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那些人觉得我挺另类,但是那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书,而且以后再遇到困难和寂寞就不害怕了。”

  2008年3月,他考入了河南大学读研究生。在他的影响下,单位有8人都开始进修学习,目前,办事处11人中有9人都是本科学历,另两名为大专学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田 昕

  田昕:淇县庙口乡党政办

  责任心是支撑我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他的故事……

  1.83米的个头,戴一副无边眼镜,白色的T恤衫,蓝色的牛仔裤,一双帆布鞋,斯文、活力又不失干练,在淇县庙口乡政府的接待室里,记者见到了田昕。

  2008年,田昕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学专业,同年考上选调生,现在淇县庙口乡党政办工作。1985年出生,家住新区的他每天早上6时30分从家里出发,骑车来到庙口。“要骑一个小时,七时30分到办公室,然后打扫卫生,开始新的一天。这样还可以锻炼身体!”田昕开始介绍他一天的工作。

  这时,正在一旁工作的同事马燕霞插了一句,“小田可勤快啦,连办公室的窗帘都是他取下来洗洗,再挂上去的。”田昕的妈妈也说:“我们田昕参加工作以后就是不一样了,眼里有活儿了。”

  乡里有50多个干部,办公室下通知时,光打电话都用掉很多时间。田昕来了之后开始改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会议通知短信群发,别人值班的时候,他还会发一条温馨的天气预报,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他利用软件实现了办公室收文登记微机录入,还完成了餐厅持卡消费的自动化管理。他开玩笑说:“都说我们年轻人到了基层,就是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新鲜的血液,我就想我这滴血液总得让人尝出点不一样的味道吧。”

  去年冬天的一天,田昕下乡回来,看到大院里站着一位老大爷,经过询问得知,他来申请低保,跑了两趟都没有找到负责人。田昕赶忙主动帮他联系民政所的工作人员,可干部们还在村里执行公务,一时回不来。田昕只好请他到办公室等,当时他们办公室窗户坏了,临时用一层油布纸糊着,非常冷,田昕就问他吃饭了没有。老人说,没吃饭倒不饿,就是冻得不能行。田昕赶紧领他到食堂,给他下了一碗面条。老人当时很感激,不停地说“谢谢”,说他是活雷锋。还对他说:“你要去俺村,就到村东头我家里坐坐。你就打听经常跑乡里的那个老头,都认识我。”

  第二天,老人趁着别人的车又来了,在车旁边站着,看到田昕走过来,一把抓住田昕的手说:“昨天你给我买的面条多少钱,我得给你钱。”田昕硬不要,老人说:“那不中,咱‘素不相认’的。”田昕说:“那一句‘素不相认’,让我很受感动,农民的朴实和憨厚都在这句用错了的成语中表现了出来。就因为我让他吃了碗面条暖和了暖和,他就对我那么感激……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够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信任,群众工作也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田昕说:“群众反映的问题从大局上看可能比较小,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很大。也许我能做到的只有耐心倾听,然后如实地向领导反映情况。但我相信,只要我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哪怕一杯热茶、一句暖心的话都会给他们莫大的安慰。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在基层工作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我在基层最深切的体会。”

  李艳敏

  李艳敏:淇县西岗乡党政办

  忘记自己是硕士选调生的身份,时刻铭记责任和使命。

  她的故事……

  2008年,李艳敏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农学水产养殖专业,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同年,放弃攻读博士和留学加拿大的机会,考上我市选调生,来到淇县西岗乡党政办工作。记者见到她时,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温文尔雅,恬静但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毅力。

  2009年8月12日,李艳敏和四川的男朋友在我市举行了婚礼,8月14日,她就来到西岗乡继续工作。丈夫是她研究生时期的同学,为了她放弃读博机会毅然来到鹤壁工作。

  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时,她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但是她说:“我既然决定要来这里工作,就要多方面接触一下。”于是,她主动挑起了西岗乡经济普查的担子,但这个担子不是那么好挑的。开完经济普查的会后,37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有几十斤重,最后她租了辆三轮车运回办公室。一个多月,她牺牲了休息时间,奔波在37个行政村里,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调查登记,晚上继续整理统计数据。

  “普查结束了,我对各个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现实状况。”她多方面搜集资料,经常与村民交流,在工作报告中,她写道,“西岗乡外出打工504人,其中低保家庭46户145人。他们当中57.7%的人患病、43.3%的人残疾、75%的家庭受灾、39%的家庭无劳动力,生活非常艰苦。”

  今年,李艳敏接管了西岗乡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后开始自学会计方面的知识。刚接手工作时,她发现在账务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少经济信访案件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够透明引起的。于是她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西岗乡实际,制订了《西岗乡“一谈两管三公开”细则》,其中一条规定,每月各村财务情况在送到乡里的同时,要在村里公开贴出。

  制度制订容易,落实难,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女学生来说更难。第一个月,各村财务情况送到乡里后,李艳敏发现还是有问题,于是她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发现很多村都没有贴出公告。“制订时,我就想到会有这种情况。既然制订了惩罚规定,就一定要惩罚。”那以后的每个月,每到财务公开的时候,她到每个村拍照,把向村民公开的财务情况和送到乡里的对照。

  “干基层工作要有力度,要建章立制,并且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恒心落实下去,就一定能够出色地干好各项工作。”她说。

  刚到乡里参加工作的时候,乡里人都说,西岗乡来了个刚毕业的女学生,都对她持有几分怀疑,但是没有多久李艳敏就改变了他们的这种看法。每次开会就是一个例子,李艳敏通知的是8时30分,但是能准时来的人没几个,于是她规定,迟到的罚钱。从那时开始,乡里的人又都知道,这个刚毕业的女学生还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正科级的干部。

  因为看到淇县鲫鱼养殖基地的鱼经常死,李艳敏业余时间还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淇县鲫鱼养殖基地培育光合细菌,这样可以使水肥,增加水中含氧成分,现在实验设施正在筹备中。

  文忠凯:浚县王庄乡党政办

  我要感谢组织上给了我们在基层工作的机会。

  文忠凯

  他的故事……

  8月5日下午1时,记者在浚县县委组织部见到了文忠凯。

  他是新乡辉县人,2007年考上选调生后被安排在浚县王庄乡党政办工作,在国家级报刊媒体发表作品3篇,省级9篇,市级23篇,曾获2007年度全县办公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去年9月他被借调到浚县县委组织部。他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学的是农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的又是农学专业,所以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手上戴着一块银灰色的表,案头堆着厚厚的装满文件的档案袋,可以看出他平时的工作很忙。交谈中了解到,记者实际上是占用了他的工作时间。他每天早上6时30分起床,晚上一般10时到12时才回家,中午加班也很正常,比如这天中午他就有份材料需要完成。

  他在县城租了一间房,由于每天早出晚归,邻居见了他总问:“你是不是好几天都没回家啊?”由于每天都锁着门,连上门收水电费的人都以为那房子没人住。他说:“一有休息的时间,能想到的就是赶紧洗衣服。”女朋友离他很近,骑车10分钟就到了,但是他却很少有时间去看女朋友。

  谈起在王庄乡的工作,他说:“乡里的领导、同事都对我很好。去年3月份,家里有点事,同事半夜12点把我送回了老家。”他觉得自己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4月份的一天,鹤壁天海集团的总裁施雷斯到王庄乡淇河酒业有限公司洽谈投资事宜,整日忙于事务的乡党委书记居然能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他说:“党委书记还自学了日语、法律和经济学,他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时刻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

  去年冬天,他和县委的人分头去给新中国成立之前入党的老党员发放补助,感受颇深。

  黎阳镇有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但是老人现在身体还很好,自己做饭自己压水。去发补助的时候,老太太拉住他的手,跟他讲她年轻时候骑着马、手拿双枪时候的事情。他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党员的一种精神,从他们身上我才真正理解了在市里听到的那句话:‘你们在基层就是党的化身’。”

  在基层工作,群众的忠厚、质朴让他一次一次受到触动。曾经遇到过一对老夫妻,都是党员,无儿无女,生活贫困,乡政府打算为他们办理低保,但他们说:“我们两个还能动,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基层党员的高风亮节。”文忠凯说。

  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乡里发动群众捐款救灾。在一个村,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从腰间拽出一条袜子,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家底”一股脑儿全倒进了捐款箱,其中还有不少这几年已经很少见的面值1分、2分、5分的纸币。“我当时感动得差点没掉泪。她让我看到了农民群众的无私、纯朴,让我看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说。

  李文龙:石林乡党政办

  基层工作者就是消防员,急难险重,都要第一时间冲上去。

  李文龙

  他的故事……

  8月13日中午,李文龙和黑家岗村村委副主任郑新平一起来到郑良只老人家送征地款。坐在老人身边,李文龙把合同和征地计算办法递给老人看,并说:“你家的地是两亩五九,按照规定半年每亩650元,这是1683.5元。郑良只老人和老伴仔细地数着政府发放的征地款,这是李文龙刚刚在农信社取出的,“政府政策这么好,给的钱不会假,要不你看看水印。”他笑着对老人说。

  李文龙,2004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同年8月考上选调生到石林乡政府工作,现在负责管理区和工业园区的工作。

  从郑良只家出来,李文龙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到下一家送征地款。太阳毒辣地照在黑家岗村的小路上,他的后背湿透了。

  农村工作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更别提节假日,一年365天,只有过年的几天可以休息。对于李文龙来说,完全没有周末的概念。“老百姓有事了,我们必须随时赶到。”李文龙说。

  2008年秋的一天晚上,正在值班的李文龙接到群众电话,“南岗小杨树着火了!”放下电话,李文龙通知了其他干部后立即赶往着火地点,“秋天地里都是杂草,虽然火势不大,但蔓延很快,若不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火势终于被控制。

  李文龙办公室的木柜子上放着8个空矿泉水瓶,当记者问到时,他说:“经常没有水,哪有一点水了我就赶快存起来,晚上洗漱用。”李文龙说:“天干,晚上回来脱掉衬衣后,身上还会出一层盐。”而这个简陋的办公室是今年5月才分给他的,他在这里工作已经五年多了。

  据李文龙介绍,石林乡现在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畜牧、化工、陶瓷等等,现在还在搞红色旅游。石林乡正在逐步由农业乡镇向工业乡镇转变,要尽快实现这个转变就需要招商引资,工厂的建设免不了要征用村民的土地。而李文龙主要负责的就是征地工作。

  “要建工业园区,这对于全乡农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具体到每一户村民,刚开始他们不能理解。但是,政策最终都有利于民,细算下来,每年的征地款都高于原来种地的收入。"对于村民,李文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白天跟到地里讲道理,中午吃饭时说好话,晚上吃过饭后再去聊家常。“消除了所有村民的顾虑,征地工作顺利进行,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工作。”李文龙说。和他一起工作的田主任说:“文龙负责,交给他的事情一定落不了地。”

  乡里一位干部说:“面对群众,文龙不分白天黑夜地跑;面对办公室工作,文龙能写;做人,文龙没的说,小伙子诚实得很。他们这些年轻人来到村里,真的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1979年出生的李文龙,至今没有女朋友,毕业后父亲突然去世,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他说:“现在不想那么多,只有好好干工作。我们乡会好起来,我也会好起来。”

  魏锴: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

  魏 锴

  能帮助到群众,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他的故事……

  8月15日下午三时,顶着炎炎烈日,魏锴来到九矿较为贫困的关朝刚家中,“近来身体怎么样?遇到合适的工作介绍给你。”魏锴握着关朝刚的手说。

  魏锴,2005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历史教育专业,同年考上我市选调生,2007年来到鹤山区九矿街道办事处主管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现在鹤山区招商组工作。

  2007年,贫困的关朝刚花几十元钱送给魏楷一面锦旗,“是魏主任帮助了我,我拿到了医疗费,现在身体也好。”主管信访的他告诉记者:“收到群众的锦旗,是我心里最甜的时候,这是群众对我的工作的肯定。”

  当记者问道群众会不会对他发火时,他说:“这是常有的事,群众上访,就是问题无法解决了。首先得要他们把委屈发泄完,我们搞信访的,首先就要有承受矛盾、承受压力的能力。”

  “面对上访群众,调解矛盾首先要学会聆听,其次,解决事情一定要公平公正,最后,在公正的基础上,必须要有人情味。”魏锴的声音敦厚,说话有条不紊。

  说起招商,魏锴滔滔不绝,“因为我们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现有的基础条件差,吸引客商的条件、特色不多,现在主要靠亲情招商,我们也在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工作。”他所学专业与经济无关,但对工作了如指掌,他说:“招商工作需要的招商礼仪、市情区情,都是我在招商工作中边学边摸索。”

  当记者问道本科的学习对工作的帮助时,他说:“学校的学习主要是培养了我的思维,教我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何考虑。实际工作中,我体验到了协调的重要,学习到了人与人的交流。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但实践来得更直接,更容易使人进步。”

  禽流感期间接到捕鸡杀鸡命令后,他挨家挨户宣传、讲解禽流感知识;他帮助残疾青年找到医疗费,他帮助60多岁的阿婆拿到300元的治疗费,他说:“能实实在在帮助到群众是我内心最大的快乐。”

  后 记

  记者见到的只是选调生的一小部分,已经被他们的活力、坚韧、踏实所感动。他们是一个富有活力和踏实肯干的群体,他们正在基层挥洒着青春,为干部队伍输入鲜活的血液。

  他们走出大学校门,带着多年理论学习和当学生干部时练就的一身本领,走向了基层,走到了群众身边。在那里,他们感受着,同时也思考着;用最真切的语言与群众交流,也用最真诚的行动为群众解决困难。他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能实实在在帮助到群众,是我最快乐的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踏实实地一路前行的身影。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