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本地·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李建喜和他的“聚宝斋”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09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收藏家
李建喜和他的“聚宝斋”

  □记者 秦颖 见习记者 渠稳 文/图

  “乱世储黄金,盛世搞收藏”,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了对古董、字画,甚至是名人传记的收藏。众所周之,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代红色历史。许多红色艺术品都与当年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人们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心情,创造出了许多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工艺制品,每件物品都包含了许多奇闻逸事。

  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前我们身边最熟悉、最常见的物品,如毛泽东像章、毛泽东瓷像、毛泽东著作、红色画报等,在今天已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精神财富,已经在民间形成一股收藏热潮。以毛泽东为主题的红色收藏品,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认同度之高,在收藏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在中国特殊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红色艺术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多重价值,是历史的缩影,它留下了红色中国独特的深深烙印。

  在我市有这样一个人,他以收藏毛主席塑像为乐,在收藏毛主席塑像的20多年中,他走遍了全国各地,共收集了10多个品种、600多尊毛主席塑像,他就是——李建喜。

  缅怀伟人收藏像章

  

  李建喜是我市公安交巡警支队的一名民警,今年55岁。在毛主席时代生活长大的他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缅怀,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毛主席瓷像及毛主席像章的收集。近日,记者来到李建喜的家中,有幸见到了他几十年来收集到的毛主席塑像。

  走进李建喜的家中,记者看到他家卧室、书房、餐厅摆放的到处都是毛主席瓷像,他收藏的毛主席瓷像真可谓丰富多彩——从材质上看,有铜的、铁的、铝的、石头的、石膏的,甚至还有银的;从大小上看,最大的高1.2米,最小的只有10厘米;从形式上看,有立像、坐像、挂像;从题材上分,有手携草帽视察农村、遥望大海、视察三军等内容,展示了毛主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场合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等作品已经成为了毛主席瓷像中的精品。据李建喜讲,为了供人参观,2005年他把家中的一间卧室装修成了珍藏毛主席瓷像的展览馆,并取名为“聚宝斋”。

  说起毛主席塑像,李建喜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李建喜说,他出生在毛主席时代,从小听着毛主席的教导长大,对毛主席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毛主席去世后,他为了纪念毛主席,就萌生了收藏毛主席像的念头。开始时只是单纯的个人喜好,随着毛主席像的增多,有关毛主席像收藏知识的日渐丰富,他对收藏毛主席塑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了淘到精品塑像,李建喜是全国各地跑,近20年来,他如痴如醉地找啊、买啊,向人索求、与藏友交换,风风雨雨不辞辛苦,奔波于收藏天地之间。

  

  戒烟戒酒,筹钱搞收藏

  

  李建喜告诉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时候一定又会掀起一阵‘红色收藏热’”。李建喜之所以对“红色收藏”这样偏爱,是因为他是个很喜欢怀旧的人。通过收藏毛主席塑像,不仅缅怀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还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对子女、亲友也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教育。他说,毛主席一个是从偏僻的小村庄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这个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巨人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如果现在的年轻人将毛主席忘却,这必然将是一种遗憾,所以他想通过收集毛主席塑像唤醒年轻人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加强对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李建喜说,他开始搞收藏的头几年,在家人和亲朋好友之中找不到一个支持者,都说他是一个“怪人”,净干“傻”事。无论是冷嘲热讽,还是好言相劝,他总是“一意孤行”,坚持搞自己的收藏。对他来说,收藏、研究藏品其乐无穷,搞收藏已经成为了他的事业,能从中找到生命的价值。近年来,他把业余时间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收藏上,花钱购买了许多有关收藏方面的杂志、书籍,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收藏知识。因为要把大量的钱用来搞收藏,为了节省开支,他戒烟戒酒;为了节省出大量时间用来研究藏品,他也基本上和麻将、扑克绝缘,更没有时间出入娱乐场所。

  李建喜每得到一件藏品,他就会对藏品进行拍照并为藏品题诗。他说这是对藏品艺术欣赏的继续、扩大和延伸。李建喜通过收藏结识了很多收藏界的朋友,通过交流扩大了视野,也获得了很多收藏知识。

  

  每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

  

  “一些人认为‘红色收藏’就是‘文革’时期的收藏,这是错误的认识。‘红色收藏’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涵盖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物。它既可以反映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壮大历程,也佐证了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李建喜这样解释。

  李建喜说他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收集毛主席塑像上了,回顾他收藏走过的路,酸甜苦辣涌上心头。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他到某地参观,见到一户人家把毛主席瓷像抛弃在门外,毛主席瓷像身上蒙了一层灰尘,他感觉非常痛心,就找到那户人家的主人,花钱把这尊瓷像买了下来。虽然这尊瓷像收藏的价值并不大,但他用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避免了毛主席瓷像受风吹雨打,这对他来说是应该的。

  收藏看似平淡无奇,但在李建喜看来却魅力无穷,他一有时间就会到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淘宝。有一次他到开封的古玩市场,在一家摆着好多塑像的古玩店门前停了下来,他用鹰一般的眼睛搜索着,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尊30厘米左右乳白色的瓷制毛主席立像。他认真地研究起来,不禁惊喜,原来这尊毛主席塑像竟然是上好的瓷制成的。凭借多年的收藏经验他断定这绝对是一件珍品。但作为珍品,价格上肯定也是不菲的。他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实力本想“忍痛”走开,但在瓷像面前却再也挪不开脚步了。

  “不就是一年少买几件衣服,一年不吃肉嘛,我一定要把它买下。”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后,他向老板问价,出乎意料的是,店主开出的价格并不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以自己满意的价格买下了这尊毛主席像。他赶忙兴奋地找专家对这尊塑像进行鉴定,果然不出所料,这尊塑像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这些塑像就是普通的陶瓷塑像吧,收藏价值为什么那么高?”记者不解地问。李建喜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座戴帽子的毛主席瓷像说:“不同时期,瓷像的造型、质地也不尽相同,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瓷像从做工的精细度、瓷器的质地以及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来说都是很好的。这个塑像就是1969年至1970年间制作的。”记者看到这个瓷像做工很是精细,把毛主席刻画得十分慈祥。李建喜说:“这是文革期间的摆件,一般老百姓收藏不到,都是领导干部才能收藏到的,现在这样的摆件更是少得可怜,一般很难收藏到它。”

  除了展示毛主席塑像之外,李建喜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件他珍藏多年的宝贝——一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水壶。“这把壶是1968年出产的,那年我去江西出差,买回来的,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那个年代的产物。当时农民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般都会在上山、下地干农活时使用这种水壶,以激发自己的劳动热情。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壶已经不多见了,物以稀为贵,这种壶现在已经划为了文物一类,能得到这么一件宝贝我非常高兴。”

  李建喜指着一尊毛主席像说:“这尊像非常珍贵,文革期间石膏的多,瓷的非常少,是一个朋友从陕西给我带过来的,是毛主席在55岁时候的塑像,品相非常好、非常完整。卧室里的两个挥手的毛主席像是邯郸研究所在1967年‘五一’的时候生产的,戴帽子的中山装塑像也是很罕见的。”对于自己非常喜欢的藏品,李建喜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一一展示。

  李建喜对收藏的毛主席瓷像倍加爱护,他每天起床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欣赏自己的藏品。李建喜在生活上非常俭朴,不讲究吃穿,但是一旦碰上自己喜欢的藏品,他总是异常舍得投资。李建喜说:“每天早上起来就是看看伟大领袖毛主席,整理整理,心情非常高兴,比做其他什么事都要提精神。”

  

  以“像”会友,其乐无穷

  

  “以‘像’会友,乐在其中。了解塑像的来源,也唤起了我们的红色记忆。”李建喜说,这“红色记忆”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们对以往年代的感情和思索,收藏毛主席塑像的最大乐趣正在于此。

  由于李建喜的藏品中很多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曾有不少收藏爱好者想要高价买走,但李建喜就是不肯,“这些珍贵的藏品一定要好好收藏着。”

  经过多年的收藏,李建喜感慨万千,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领导下,老百姓从贫穷奔小康的幸福生活,所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临之际,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藏品让人们“忆苦思甜”,再次深切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让人们懂得珍惜自己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李建喜的“聚宝斋”内收藏着各种毛主席塑像

  李建喜收藏的毛主席像章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