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钩沉/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国女画师为慈禧画像
Q


姐当太太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女画师为慈禧画像

  核心导读

  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正式参展的博览会,中国参展的艺术品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由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绘制的慈禧太后油画像。

  画像中,慈禧太后身穿冬季朝袍,披一件珠翠披肩,头上装点着珠宝环佩。画面的背景是一座屏风,左右各竖着一柄孔雀掌扇,宝座两侧的华丽陈设也被绘入画中。整幅画像宽6英尺,长10英尺,上方写着“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字样的题款,两侧框架精雕万寿花纹。

  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为了观看画像而来的参观者人头攒动。当时,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位东方国度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谜,而对于中国而言,这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慈禧“粉丝”牵线

  

  慈禧曾说过:“只要我活着,总不许学外国。”但是她却请来了美国画师凯瑟琳·卡尔为她画肖像,还将画像送往圣路易斯,让洋人们“瞻仰圣容”。

  劝服这个固执的太后,美国公使夫人苏珊·康格起了决定性作用。

  当时慈禧太后在西方的名声并不好,她是一个让人们议论的“残酷而又无情的暴君、令人感到棘手的老太后”,西方的一些漫画更是将她画得极为讽刺夸张。作为慈禧的崇拜者康格夫人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她产生了将慈禧画像送往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的主意。

  对于康格夫人的好意,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在意。按照中国古代的习俗,人死后才画像以供后世子孙祭祀之用。面对康格夫人的提议,慈禧太后难免“面现惶恐之容”。但康格夫人依然坚持,她游说慈禧称,欧洲各国首脑的画像都在世博会上展出,其中包括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还说如果慈禧太后的画像在那儿流传,会非常有利于纠正外国人对她的错误印象。闻此言,慈禧太后才答应和庆亲王商量商量再说。

  就在康格夫人以为画像一事就此搁浅时,从颐和园内传来了好消息,慈禧太后同意邀请卡尔小姐进京为她画肖像。

  

  4幅画像绘了9个月

  

  凯瑟琳·卡尔曾在法国学习油画多年,擅长画人物肖像。受康格夫人的推荐,她成了慈禧太后的画师。起先,慈禧太后只允许凯瑟琳·卡尔画两次,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成为“模特”后的慈禧竟一发不可收拾,让凯瑟琳·卡尔整整画了9个月。

  这位美国女画师有礼貌的谈吐令慈禧相当满意,慈禧和宫里人亲切地按照音译,叫她“柯姑娘”。在慈禧太后身边的9个月中,柯姑娘一共为太后画了4幅画像,其中一幅被送往圣路易斯世博会。

  1903年8月5日清晨,柯姑娘乘坐的两轮轻便马车驶入了颐和园,她亲眼见到了传闻中的慈禧太后。穿着明黄色的华丽长袍,以金、玉、珍珠装饰,慈禧尽力装扮,以求在画像中更加好看。

  还没开始画,慈禧便提出了她的第一个要求:肖像一定要大!即便是生长在自由国度中的画师也无法反驳太后的意见,不遵循这第一个要求,对方很可能就不会愿意摆姿势。柯姑娘舍弃了从小幅习作开始绘画的习惯,她知道,为中国太后画像是多么难得。

  在老太后的注视下,柯姑娘用颤抖的手在慈禧平生第一幅肖像画布上落下了第一笔。此时,公主、女官以及太监和侍从们鸦雀无声地站在四周,专心地凝视着凯瑟琳·卡尔的每一个动作,如同正在举行一场无比庄重的仪式。

  

  给慈禧画像不容易

  

  随着慈禧对油画肖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为画像摆姿势时,她常常会感叹,如果能找一个人代替自己摆姿势,自己便能够看到画像是如何逐渐成形的了。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作为“模特”的慈禧很不配合,老太后的想法决定一切,这使画师凯瑟琳·卡尔的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很多时候甚至无所适从。

  老太后摆姿势的时间少之又少,她还常常心血来潮,随时要更换珠宝或背景摆设,为此,柯姑娘不得不将时间浪费在这些修改上。不懂得虚实相间,慈禧总是要求必须将服饰上的每一条花纹、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地反映在画布上;不了解明暗搭配将会带来的立体感,她提出画面不能有阴影,只能有微乎其微的透视;不清楚油画的特点,她命令每样东西的颜色都必须涂抹均匀,直到失去凹凸感和生动的效果。

  有一次,柯姑娘希望太后能把手的姿势换一换,但慈禧却说她不能这么做。于是柯姑娘只能用汉语说自己不喜欢她的手这么放。“可我喜欢这么放。”慈禧说。她用一种好笑而又惊讶的神情看着女画师,深深诧异自己所喜欢的怎么可能有人不喜欢。结果,慈禧太后的手仍然“这么”放着,柯姑娘也只好就“这么”开始画。

  皇宫中许多传统的规矩也时常让这位美国姑娘啼笑皆非。由于没有画大肖像需要的画架,柯姑娘便画出图样,让宫中的木匠制作专门的画架。然而,当太监们发现柯姑娘使用宫内制作的画架非常合适时,居然马上另外复制了5个一模一样的画架。“这是干什么?” 凯瑟琳·卡尔大惑不解。太监们告诉她,太后制作的每件东西都是一样6个。

  最后,慈禧太后甚至提出,画像的完成时间必须在1904年4月19日4点之前,因为这是参考了历本后确定的“吉时”。柯姑娘只得服从太后“懿旨”,答应在“吉时”前完成画像。

  

  画像被一路“恭迎”

  

  1904年4月19日早晨,画像终于完成,被放进了一个特制的画框,画框由慈禧亲自设计,全部使用稀有的樟木制成,顶上是双龙抢夺带“寿”字的“火珠”,两边则精心雕刻着表示万寿无疆的图案和相关字句。

  同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公使夫人和一等秘书夫人发出请帖,邀请她们在“吉时”来宫里“瞻仰美利坚画师所绘之皇太后陛下圣容”。而高品级的王公贵族们则被传唤在第二天进宫看画像。

  慈禧太后的画像显然得到了一致的赞美,太后听到有关她肖像的评论后非常高兴,于是她又决定恩准几位高官大员的请求,允许另一些官员瞻仰圣容。为此,画像又被送到了外务部。等到全北京达到一定品级并能受此殊荣的官员全都瞻仰过以后,画像终于登上了前往圣路易斯的火车。

  慈禧的画像被放进了一只衬着缎子的樟木箱里,上面盖着明黄色的绸缎,画像的基座也装在一个同样的箱子里,每一只箱子都带有漂亮的青铜把手和圆形巨锁。在两只箱子外面,又套上了另一只大箱子,这只箱子也同样是明黄色衬里。

  更为隆重的是,因为觉得普通铁轨枕木运送太后的画像显得不恭敬,官员们还在从外务部到前门外的车站间铺设了一段专用铁轨。最后,穿着盛装的官员们将“圣容”送到车站,肃立着眼看它踏上去圣路易斯的漫漫长路。

  运送“圣容”的专列抵达天津时,当时的直隶总督率领全体僚属前来迎接。慈禧画像在当地被极为隆重地搬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在上海,“圣容”受到了与在天津同样正式且规模盛大的接待,两江总督和全体属员都到轮船边恭迎,将它转上一艘开往旧金山的太平洋邮轮。

  抵达旧金山后,一节专门的车厢将它运往圣路易斯。皇室特使、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圣路易斯世博会的私人代表贝子溥伦正恭候画像的到来。

  1904年6月19日下午,层层织锦被掀开,画像的“揭幕礼”完成了。几天之后,画像正式对公众开放,从那一刻起,它的“神圣”光环才真正退去,变得和其他肖像画一样,能接受任何人的大胆注视和评头论足。

  圣路易斯世博会结束时,驻华盛顿的中国公使馆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将画像运往华盛顿。由于慈禧太后认定这是送给美国最好的礼物,于是,美国也就因此收到了有史以来中国统治者的第一幅肖像画。从此,这幅有着非凡经历的慈禧画像便被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东方早报》)

  凯瑟琳·卡尔绘制的慈禧太后油画像之一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