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平
这些大学生们的另类选择,对于个人而言,是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绕了一个不小的圈子。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高等教育的狂飙,导致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从某种意义而言,首先归咎于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合理。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机制,无论是技术工人还是知识型人才,都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呼吁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声音不断高涨,但是中职技工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办学条件,却一直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甚至成为社会教育体系的一种附庸。在这样的情境下,人们在意识上降低了职校技校的社会功用和人才地位,职校技校等产业人才作为一条重要的社会人才供给线,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
正是因为知识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地位偏差,所以才出现了当下一方面大学生人才供大于求,而技术型人才短缺,也就是“技工荒”的矛盾现象。
大学生职校回炉向产业工人转型,这固然值得肯定,可这些年轻人本应该少走不少弯路,为社会节约更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