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坎坷人生
卢鹤绂:
世界第一个
阿炳
阿炳故居
阿炳用过的尺板。
阿炳的琵琶。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0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阿炳去世六十周年,《二泉映月》首次公开其户籍档案
阿炳的坎坷人生
■死后两天才被发现
■小泽征尔:他的音乐“应该跪着听”

 

  近日,一本名为“二泉映月”的书出版。作者黑陶通过数年寻访,对16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访谈。首次在书中公开阿炳的全部户籍档案。

  1950年12月4日,阿炳辞世,孤独终老。阿炳的音乐征服了世界,小泽征尔表示,“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他创作的曲子《二泉映月》,是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世界倾吐他坎坷的一生。阿炳,一个街上的流浪者,他究竟有着怎样悲凉的人生传奇?《二泉映月》等乐曲又是如何被发掘、保护的?坊间关于阿炳的传说有哪些是以讹传讹?

  

  户籍档案首次公开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笔者从出版方了解到:《二泉映月》的此次出版,首先是对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逝世60周年的一种真挚怀念。其次,由于书中受访者的平均年龄已经高达八旬以上,所以这还是一份容不得推延的“文化抢救工作”。作者黑陶告诉笔者,“经过数年努力,深入寻访了16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其中包括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发掘抢救和传播者黎松寿教授,也有1950年阿炳录音的见证者,有与阿炳有着深厚交情的前辈锡剧艺人等。”作者还首次在书中公开阿炳的全部户籍档案。

  书中,阿炳的邻居许忆和说:“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无锡市文联工作,调查阿炳事迹时,发觉有些年份和岁数不符,便查考他的生年,发现阿炳应是1898年出生。”

  

  过继给道士一生坎坷

  

  黑陶告诉笔者,阿炳的父亲和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究竟叫什么名字,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从小就过继给本地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当儿子,成了一个小道士。华清和是无锡东亭镇人,中国乐器样样都奏得不差,其中以琵琶为最精。阿炳从小就跟华清和学习音乐。本地流行的乐器,他样样都会,而且都奏得相当好。

  有资料记载,华清和去世后,阿炳继任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但他参加当地的吹鼓手乐班的演奏,被道士们认为是有失道家尊严,将他逐出了师门;又由于他常独自一人到街头为群众演奏,惹恼了乐班,于是又被排挤出乐班。从此阿炳就成了流浪街头的艺人,由于贫病交加,阿炳30多岁患眼病结果双目失明,后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作为一个民间盲艺人,阿炳饱尝人间的凄惨苦痛,因此他经常通过歌喉对旧社会进行抨击和抗争。北伐时期, 他用琵琶演奏了革命歌曲《打倒列强》。蒋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他又自编自唱揭露敌人的行径。这一时期无锡人民在街头巷尾经常听到他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爱国曲子。阿炳在长期的漂泊卖艺生活中,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阿炳的音乐造诣已被中外人士所公认。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等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外国乐队都演奏过经过改编的《二泉映月》。

  

  自傲阿炳“三不穷”

  

  黑陶介绍,贫病交加的阿炳流落在街头,但他骨气刚毅,从不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以卖艺为生。阿炳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有着鲜明的爱憎。他曾编演过许多乐曲,《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

  对阿炳很了解的周继云先生著文写道:“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还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抗战时期,日寇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就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编了一首《汉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士无不叫好。

  阿炳的二胡技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阿炳二胡厉害在两根弦。一般人的二胡都配用丝质中弦和子弦,阿炳却用粗一级的老弦和中弦。两根弦绷得又紧又硬,手指按弦非用足力不可。阿炳的双手满是老趼,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左手的掌面以及除拇指之外的4个指的指面上,处处是苦练的标记。

  

  不修边幅

  擅长“说新闻”

  

  许忆和是无锡市文化局离休干部,曾和阿炳做过几年的邻居。他接受黑陶采访时说:“我印象中的阿炳,邋遢,穿的是长衫,但长衫靠颈处的那粒纽扣,好像他一辈子都没有扣起来过。头上是铜盆帽,戴有色眼镜,眼镜的一只脚因为断了就用一根绳代替。阿炳个子蛮高的,骨骼大,留了点小胡子,最爱吃蚌肉炒大蒜。”

  阿炳不是一个安分、听话的人。阿炳的父亲华清和在世时对他管教很严,但阿炳还是很调皮,他经常偷父亲的钱。华清和的钱藏来藏去都藏不住,甚至最后藏到屋顶的瓦片底下,阿炳都会偷到。

  因为名气响,阿炳甚至还有过被人邀请下乡坐轿说新闻的经历。这个故事要从1940年1月9日说起。那天,在无锡城大市桥堍,突然枪声响起,一辆人力包车上有人中弹而亡,这个人就是上任不满5个月的无锡伪县长杨高伯。人们痛恨杨高伯平时的所作所为,都想听到刺杀他的详细情况,然而从报纸上是看不到的。阿炳三教九流的朋友多,消息十分灵通。他编成《刺杀杨高伯》的段子,上街说唱,一时远近轰动。有些地方特地派人来请阿炳下乡说新闻。

  

  阿炳死后两天才被发现

  

  阿炳在1950年12月死在了位于图书馆路的家中。他死时很悲惨,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还是居委会主任张师母发现阿炳的大门两天没有开,进去后才发现人已经死了。后来是张师母家出钱买了棺材,邻里派人送埋了阿炳。

  阿炳之所以上街拉琴卖唱,有观点认为是因为违反道规而被赶出道门所致。其实阿炳一直居住在故居无锡雷尊殿,至死也没有脱离道士身份。一直专注于阿炳研究的黎松寿纠正了这个问题。

  (据《生活报》)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