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的陈女士说,现在她老家还有娘家陪送家具的习俗。“这些家具,一般都是在结婚当天或前一天傍晚拉到新娘子的婆家。新娘子娘家的小孩子要去给新娘子押嫁妆车。到了婆家之后,婆家管事的人要给这些小孩子发红包。”
陈女士说,她小时候一直很期待给本家的姑姑或姐姐押嫁妆车。“觉得穿着新衣服坐在嫁妆车上是很风光的事,一路上都有不少人围观。我记得嫁妆车上的家具摆放也有讲究。高点的家具要放在车厢前头,再把娘家做的新棉被盖在上头。车从路上一过,大家就知道这是新娘子的嫁妆车。到了新娘子的婆家之后,婆家管事的人给车上小孩子发的红包也有讲究,都是按亲疏远近来区分的:如果是新娘子至亲的人,红包里包的钱就多一些;如果是比较远的亲戚,红包里的钱就少一些。”
“我姑姑结婚时,姑父就专门跑到给小孩子发红包的管事人旁边,让管事人给我一个大红包。别的小孩红包里包的都是两元钱,我的红包里包了十元。当时很多人家在给嫁妆车上的小孩们发红包时都有这样一个区别。”
“过了十岁之后,家里人就不再让我押嫁妆车了。因为押嫁妆车的都是小孩子,我再凑这个热闹就不好了。现在想想,挺怀念那些事儿的,觉得特别有意思。”陈女士回忆起往事时无限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