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婚礼喜钱
押嫁妆车的乐趣
越来越多的“下车钱”
五花八门的红包
▲孩子们在找新被褥里的喜钱。
▲嫁妆车。
▲给帮忙的亲友们发红包。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来越多的“下车钱”

 

  “前段时间娘家的侄子结婚,新娘子到了婆家该下车时,磨磨蹭蹭就是不想下车,直到她婆婆上前给了个一万零一块钱的红包,她才眉开眼笑下了车。”新区的李女士说,近些年来,“下车钱”越来越多,让不少家庭都有些吃不消。

  “我一个侄女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结的婚,我记得当时她婆婆给了她一个包了66元的红包,这在当时数目已经不算少了。”李女士说,后来就慢慢成了88元、101元、1001元乃至现在的10001元。“每个数目都有寓意,如六六大顺、八八大发、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和万一挑一。”

  讲到这里,李女士向记者讲起了她一个老同学的事。“我同学的儿子是八年前娶的媳妇,当时女方要求下车时要给一千零一元的红包。这在当时很是奢侈,因为那时大都是给一百零一元。对于亲家所提出的要求,我同学没有答应。在结婚前一天,媒人还在忙着两头说合,怕两家人因为这件事闹翻。后来,同学考虑到这钱毕竟是给了儿媳妇,就勉强答应了。听我同学说,这在当地可是开了先河。此后再有人家办喜事,女方的家长也都是向婆家要一千零一块钱的下车钱。”

  “又过了几年,现在的下车钱又变成了一万零一块钱。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虽说是给了儿媳妇,但无疑增加了筹办婚礼的经济负担。”李女士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