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近日,一封题为《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的帖子在网络流传。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的某些官员表示,当年拿着政府给的3000元(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办北三里村村委会和街道办为当地考上大学的学子提供的奖励)走进象牙塔的小子,竟会“反咬一口”,简直是“忘恩负义”。(12月8日《法制日报》)
韩寒说,世界上的逻辑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话用在这里就是,世界上的逻辑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官员逻辑。否则,就不能解释王进文忘恩负义的论调。请问潍坊市的这些官员,王进文的家园被拆,他依法维权,怎就成了“反咬一口”?他维权不畅,无奈写公开信,怎么就成了“忘恩负义”?
是的,当初相关部门确实奖励王进文3000元,但这与“恩”“义”何干?这钱是对王进文考上大学的褒奖。这种褒奖,从常态理解,是政府的本分,甚或是义务;从“诛心”的角度讲,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是展示权力仁慈的一种方式。基于此,我不仅不认为王进文忘恩负义,反而更加认为王进文做得对,他没有辜负这3000元钱,他完全对得起这3000元钱,因为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公民。
正如他在公开信中说,“我可以选择出国,可以移民,可以用脚投票,可以楚材晋用,可以获得高薪,也可以随波逐流,但是,我决不放弃自己的家人、房子和权利,在公正面前不会也不允许妥协。”这正是一个公民的呐喊。
再说,权力本就来源于公众,理应为公众服务,所谓的3000元钱也是纳税人的钱,当地官员为何想当然地把奖励当做权力恩赍,充斥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说白了,这是因为不少官员角色发生了错位,本来自己的薪酬来自纳税人,自己由纳税人供养,却认为自己供养纳税人;本来就应该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却认为这些公共服务是赏赐给公众的,老百姓应该感恩戴德。面对这样的官员,“忘恩负义”的公民应该多多益善,因为唯有如此,官员们才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