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议]
孩子们都“被标准”过
景观灯:我的女儿作业经常有阅读理解,只要不是老师的标准答案就是叉。我只能告诉孩子语文没标准答案,由老师判去,我们只要自己觉得对就行。
留守:问:《药》的作者是谁?答:鲁迅。错!应该是周树人。问:《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谁?答:老舍。错!应该是舒庆春。
大观园:我的一同学的女儿在校考试有一道题答错了,题目是:“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小孩子答案:像橘子瓣儿。老师批:×。标准答案:像小船。我看后非常气愤,像这种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在孩子的眼里感觉像什么就是什么,如果设置什么标准答案会严重地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赵光瑞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结果,语文老师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许多人会发笑。但这便是典型的中国教育模式。老师解释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我想,老师指的是教材标准答案,学生“偏离”标准答案,老师便判错。
千百年来,中国的教育,是一种“我说你听”式的教育,老师告诉你的东西,你只需死记硬背,就算“学”会了。学生的答案和老师不一致,就不正确。
尽管我们也在标榜现代教育,但实际上离现代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倒是距离传统的教化式教育非常近。这样的教育,往往都是在告诉你“正确的东西”,不需要你思考“不正确”的东西,或“异端”的东西。于是,便闹出了“孔明不是诸葛亮”的笑话。
“孔明不是诸葛亮”,如果仅仅只是笑话也就算了,可怕的是,这是教育原则,是按照教育原则实施的教育方法,毫无疑问,这会阻碍未来一代的智慧发展。当外国都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质疑的时候,我们却继续坚持标准答案式的灌输教育,扼杀中国学生的思考天性。这样下去,我们靠什么来赢得未来的世界竞争?
现代教育是一种心灵启迪和开发教育,许多情况下,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质疑和创新。会正确思考质疑的人,他们自己会找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