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味儿虽淡
仍坚持熬粥喝
“和朋友一起
煮腊八粥,热闹!”
对传统文化应该有敬畏而虔诚的心
“熬腊八粥是中国的传统,和家人一起吃更是美满”
我市民俗家谈腊八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1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民俗家谈腊八

 

  □晨报记者 张小娜 实习生 武玲

  今天是腊八节,这是一个在我国家喻户晓的节日,然而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以及我市腊八节的民俗,我们还需要请专业人士来为大家谈一谈。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市几位民俗学家,他们对腊八节的由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为我们系统总结了腊八节的风俗。

  

  马金章:最早记载来自《礼记·杂记下》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而研究我市民俗的马金章认为:腊八节产生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他表示,腊八是由古代的祭祀活动蜡(音zha)礼发展而来的。

  马金章说,腊八节的文化意蕴十分丰厚,关于腊八节最早的书面记载来自《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参观了民间的一次年终祭祀活动,孔子问他是不是感到快乐,子贡说全国上下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我不明白他们为何快乐。接着,孔子说了一番道理,意思是:百姓长年辛劳,现在才有放松的机会,这其中的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如果总是紧张而不松弛,周文王、周武王就不会成功;反过来,如果总是松弛而不紧张,周文王、周武王就难以实施管理。紧张与松弛相结合,间而用之,就是周文王、周武王治政成功之道。

  马金章认为,这段话就是关于腊八最早的记载,蜡礼是年终农闲时的一种祭祀活动,只是当时并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约定成俗,定为腊月初八这一天,但是其年终祭祀活动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一直延续到今天。马金章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在民间,腊八这一天也被当作是枣树神的生日来敬拜。

  

  姚慧明:腊八节来源于佛教

  淇河文化研究网站站长姚慧明说,关于腊八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佛教。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饥寒交迫时,有一女子赠以由8种食物做成的粥,最终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因此,“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用香谷、果实等煮粥后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解放前,我市各个寺庙还有在这一天舍粥的传统。

  燕昭安、马庆海:我市风俗是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关于腊八节的风俗,主要从事我市地方志研究的马庆海认为,其外在的体现就是喝腊八粥、吃腊八蒜,走亲访友,而其内在的文化含义则是一种祭祀活动,这一点与马金章先生的观点比较一致。

  淇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燕昭安说,腊八节我市的民俗主要是喝腊八粥。腊八粥由8种食物熬制而成,各家腊八粥的组成不尽相同,大都就地取材,主要有大米、小米、白面、绿豆、黄豆、黑豆和红枣等。在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大都已经开始准备,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准备熬粥。粥熬好之后不能马上喝,要先敬天地,然后还要把粥分别抹在大门、枣树上,以示对天地的敬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马庆海说,其实在我市大河涧乡等地还有做好腊八粥和腊八饼后到亲戚家走动的习俗,腊八饼是一种豆饼,和腊八蒜一样,也是腊八节的食品。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