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况差就买豪华车?不如买辆拖拉机
“千里走单骑”
背后的民生问题太沉重
·浮世绘·
崔炳文 著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走单骑”
背后的民生问题太沉重


 

  □高亚洲

  

  一位母亲在浙江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独自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渝,耗时六昼夜。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详见本报昨日5版)

  弱女子为何思子心切?因为长久不见,思念当属人之常情。为何长久不见?因为在外打工,相隔2000公里。高铁时代,距离应不成问题,为何不经常回家?票价太高,无法承受。为何不将孩子带在身边上学?外地人入学门槛太高,高昂的择校费也成问题。为何不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方面可能没有,即便有,大多数的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为何要外出打工?家徒四壁,挣钱机会少……

  一系列未竟之问,让我们在坐享外来务工人员创造的“宏伟政绩”时,是否也应“想他们之所想,痛他们之所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所要求的并不过分,只是希望自己的血汗能换来对等的报酬,自己的工资收入能不再靠“以死相挟”或是期盼自己幸运碰到亲民高官才能有所保障;他们也只是希望能够与当地人一样,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

  一些官员总是在嘴边念叨着“以民生为重”,殊不知这就是最大的民生。“千里走单骑”的行为越是悲壮,越能说明民生之脆弱。依然无法忘记在去年的春运期间,10万农民工大军从广东骑着摩托返乡的壮观一幕,当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朝着家的方向勇敢前行时,我们除了感动,还能看到那不可承受的民生之重。

  回到家的李春凤终于见到了儿子,也终于病倒在床,念叨着自己绝对不再如此冲动了,只是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再次外出打工,如果是,当她再次思念孩子时,面对不可承受的票价,是否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