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太多 邮市又涨了
有色金属仍值得期待
让你的财富“兔”飞猛进
风雨兼程 与信贷同行
兔生肖邮票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你的财富“兔”飞猛进

 

  四类家庭

  最佳理财方案

  俗语道,一年之际在于春。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眼下正是播撒财富种子的最好时机,而在撒种之前,理财方案的制订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该说,对于不同年龄结构的家庭而言,在兔年的理财规划上须结合自身的投资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为此,业界理财师分别针对“单身贵族”、“幸福两口”、“三口之家”以及“空巢老人”这四类家庭给出了兔年的财富规划思路。

  

  单身贵族以基金定投来强制储蓄

  现如今,随着年轻人婚姻观与择偶观的悄然转变,大龄单身青年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应该说,对于绝大多数单身贵族而言,社交、户外活动皆较为频繁,而且比较追求高品位、高品质的生活,这样一来便养成了他们高消费、不储蓄的坏习惯。对此,业界理财师建议,单身贵族应及早以基金定投的方式来强制自己储蓄,而定投可以以股票型或指数型产品为优先。倘若从20多岁就开始定投基金,每个月拿出300元或400元划入指定账户,20年甚至40年之后这看似不起眼的累加所产生的复利效应将会非常巨大,况且年轻人通常在日常工作之余还会有一些兼职收入,与其将这笔额外所得盲目消费掉,不如作为定投金来“以小养大”。

  

  幸福两口选择成长股或指数基金

  对于2011年总体的投资环境,业内人士普遍持中立偏乐观的态度,并认为家庭在制订今年的理财规划时可酌情考虑在跑赢通胀的基础上适当调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尤其是对于刚刚组建家庭的幸福小两口来说,需要在此家庭成长阶段内注意原始资金的积累。为此,银行理财师给出了下述建议供参考:

  首先,在股票投资方面,虽说2011年市场整体会依旧维持震荡态势,但这其中会不乏很多阶段性机会,特别是“十二五”相关板块可能会出现不错的行情。因此,两口之家可以考虑配置相应板块中业绩呈逐年增长的成长性个股,可以酌情考虑将一部分资金用来长期持有,剩下的部分用于中短线炒作以谋利。与此同时,对于现阶段资金量较小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家庭来讲,在通胀预期之下,亦可采取定投的形式分批少量买入成长股而后长期持有,可以说这种小积累同样能实现大财富,同时还可以达至平衡风险的目的。其次,倘若小两口缺乏一定的投资知识,可以适当关注指数型基金,因为此类“被动式”基金可以较好地追踪大盘走势,且在交易方式和费用方面也对投资者非常有益。第三,虽说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普遍略高于定期存款利息,但仅通过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很难满足家庭资产增值的需要。因而,对于一些有精力的投资者来说,不妨多关注那些成长预期良好的非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三口之家将资金“分层”投资

  在中国,三口之家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家庭构成模式,这类型家庭通常处于成熟期,夫妻双方大多人到中年,拥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且正处于人生创造财富的最好时机。然而,他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较其他类型的家庭大,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还要供房、供车,因此中年也是人生负重登高的阶段。理财专家指出,对于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市民,须尤其注重家庭财富的全面规划。倘若以资金40万元的中等风险偏好的三口之家为例,理财师给出了如下规划方案。

  考虑到中年群体大都存在子女教育、按揭还款等诸多投入,因此家庭应在投资前首先预留出10%左右的资金以保证日常开销,而其余90%的资金可按照30%+30%+30%的比例进行“分层”投资。也就是说,第一个30%可用来从事低风险投资,譬如购买一些3个月至1年期的短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毕竟这类产品的收益大多能够跑赢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且保险系数也相对较高;第二个30%可从事中等风险投资,比如进行期限在1~3年的中长期投资,包括购买黄金、大宗商品等挂钩类产品以及持有极具成长潜力的消费、能源板块股票;而剩余的30%可考虑适度从事高风险投资,譬如奢侈品、红酒、股权投资等。

  

  空巢老人做足保险

  进行低风险投资

  当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组建家庭后,原先的三口之家便会转为空巢家庭。应该说,此类家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收入明显减少,而医疗费用却在逐渐增加。基于此,理财师建议老年人退休之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须适当购买一些意外保险。虽说老年人大都享有基本社会医疗保障,但个人所承担的医疗费用逐年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在投资组合方面应以低风险的稳健品种为主,建议参考以下配置比例:60%资金从事低风险固定收益投资,包括债券和银行理财产品等;20%资金配置债券型基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基本可以保障;而黄金等贵金属资产配置比例最好不要超过5%。此外,不建议此类家庭进行诸如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毕竟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家庭来说,不能仅将目光放在规划资金“钱生钱”这一方面,同时更应懂得安享晚年的道理。(据《重庆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