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今日8版报道,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开发“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不错,强烈支持“抢救国语运动”。
■出发点是极其正确的,但是我担心到了最后又流于形式。
■增加了汉语能力测试,社会上也会生出一些部门来响应,什么工作需要“汉语四级”、什么工作需要“汉语六级”,为人们就业人为地增设了门槛。测试一旦推广开来,什么报名费、书本费、培训班肯定会“应运而生”,岂不是让有关部又多了一个财源滚滚的创收项目?
■发明一个考试,肥了无数人的腰包,给多数人带来烦扰,卡了少数人就业,反倒得不偿失,不如不考。
■最好让外国人也考汉语四六级。同意的请举手!
■早就该这样了,不知哪位高人评价过: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民族这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我们一生99.99%的时间在说着自己的语言,却花了50%的金钱与时间去学习别人的语法。
■应淡化考试,作家连关于自己写的文章的问题都答不对,这种考试有意义吗?
■真的很不错,我们必须坚守本国自己的文化,就像《最后一课》里写的,英语可以学,但首先把母语提高到一定水平,不然我们就丧失了最根本的民族尊严。
■一个英语四六级熬苦了多少学生,现在又来个汉语四六级,这回有的受了!
■不过如果过了汉语四六级就不用过英语四六级的话,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考!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按中文系的要求讲授汉语课程就行了。只是不要搞什么四六级考试,以免又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烈支持,问问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会书法的?有几个精通古典诗词的?这些可都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啊!
■是啊,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
■治标不治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取消全民皆英的做法,实行按需学习的原则,谁要觉得英语有用,谁就去学英语;谁要觉得汉语有用,谁就去学母语,两套语言,互不干涉,平等互利。
■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着汉语、考着汉语、用着汉语,现在再来一个汉语能力测试,只能是重复和浪费。如果一个文科专业的毕业生连汉语测试都不能通过,那我们则要怀疑现代教育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