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部门应向“鉴表哥”学习
没有感同身受的痛 何来尽职尽责的心
陈光标砸车
我“砸”陈光标
@网络微评@
不能让“鉴表哥”一个人战斗
租赁 出售
网友“围观”
能见度几何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感同身受的痛 何来尽职尽责的心

 

  □贺方

  

  最近有群众向“新华视点”记者反映,浙江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权力在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让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高标准保障其部门和单位内部供应。对此,一些市民担忧,“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让群众防不胜防,作为政府部门尤其监管部门,如果只顾保障自己吃好喝好,安全无忧,这样会不会把公众焦虑的食品安全监管置之于脑后?”(详见本报今日8版)

  毫无疑问,农产品“特供渠道”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食品安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特供渠道”涉及的领域越广泛,食品安全的状况就越让公众担忧。毕竟,人们有理由相信,既然掌握那么多资源和手段的单位都选择“用脚投票”来躲避不安全食品的侵袭,“无处可逃”的公众只能接受不安全食品的伤害。

  一些握有公权力的官员,原本既是不安全食品的监管者,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哪怕是从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也有理由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好监管。但是,恰恰由于“特供渠道”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豁免”自己的消费者身份。

  一旦作为监管者的官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缺乏感同身受的痛楚,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就很难真正尽到切实履行职责为民解忧的责任心。道理很简单,既然不是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就感受不到身处其中的当事人的真实境遇和切肤之痛,自然也就很难像关心自己利益的理性人那样尽心尽力去做好监管工作。

  事实上,这样的尴尬不仅存在于食品安全领域,而是涉及很多民生事项。比如说房价,应该说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制定住房方面公共政策的官员,由于有福利房、集资房等购买住房的“特供渠道”,感受不到高房价对自己的影响,就很难制定出真正导致房价回归理性水平的公共政策。正如上海市市长韩正在谈到房地产调控时所言,“现在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都是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是解决不好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若要让官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更有积极性,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官员通过“特供渠道”来“用脚投票”的可能性。就像那个经典的“切蛋糕者最后拿即可保证分配最公平”的例子,因为如果切蛋糕者最后取蛋糕,他就会最真切地感受到起初分配不公平给自己带来的痛感,因此,他才在一开始就竭力地维护分配的公平。这道理也正如央视主播张泉灵在微博上所说:所有喝特供水,吃特供菜,住特供房,走管制路的人,总要呼吸与我们一样的空气,所以我坚信,空气质量会不断改善的。

  这样看来,唯有通过有效的程序设计,确保作为监管者的官员,也是监管不力的受害者,才能真正让其像理性人那样承担起应负起的责任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任凭民众质疑,我自怡然自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