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纪实
最后的“共产主义样板房”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影纪实

 

  安化楼,位于北京广渠门内大街14号,寸土寸金的北京东南二环内。楼前日夜车流滚滚,但过客多不知这栋略带粉色的老楼昔日曾有怎样的辉煌。它就是中国最后的“共产主义样板房”。

  1958年底,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称人民公社“在城市中应当继续试点”。此决议成为北京市“共产主义大楼”建设的重要原因。

  共产主义的日子,该怎么过?安化楼自建设之初即用于承担中国人对共产主义的种种细节想象:要让人们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必须有大食堂;大人们忙于共产主义工作,需要建托儿所专门照顾小孩;来客也需有地方住,楼里必须修宾馆;人民公社经常开会,楼里也要有专门的会议室;虽然物资均为集体供应,但零碎物件还是得买,每层楼需要设一个服务部……最终,崇文区的安化楼、西城区的福绥境大楼和东城区的北官厅大楼根据同一张标准图相继开工。安化楼无疑成为崇文区的明星建筑,至今不少住户都说:“这楼现在虽破,但不少建筑材料都是建人民大会堂的下脚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能住进安化楼的住户,大都需支付每间房五元左右的房租,而当时北京的平房房租也不过几角钱。

  建成后的安化楼布局为U型,共设288个居住单元,主楼9层,附楼8层。主楼一层大厅是大食堂,大楼的最高层则被建为可跳舞开会的俱乐部。大楼的主要户型是不带厨房的两居室,层高超过三米。附楼则含两层托儿所,六层单身宿舍。此前在北京民宅中从未使用过的电梯,也从上海引进到安化楼的建设中。彼时北京广渠门内一带,多为菜园子和乱坟岗,安化楼的拔地而起不仅令人仰视,甚至当时京城唯一的防空警报器也安在了安化楼顶楼,“站在楼顶,一眼能看到天安门”。

  安化楼落成时接近人民公社热潮尾声,三年困难时期随即到来。安化楼在后期的硬装修上也开始打折扣:电梯从四部减为两部,原本每户都装的浴缸也被取消。

  2001年,东城区的北官厅大楼在危房改造中被爆破拆除。从2003年开始,西城区的福绥境大楼也开始拆迁。安化楼成为仅存的“共产主义样板房”。北京奥运会前,灰白的安化楼被涂成粉色。

  (据《南方周末》)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