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国强
建设文化大国,实在很重要。比如说,婚礼、婚仪,就是一种文化,很具体、实在、切身的文化,没有一个合适的婚礼文化,年轻人结个婚都结不踏实。
有报道说,福建将于明年开始,推广结婚领证向国徽宣誓仪式,让新人面对国徽作出爱的承诺。为此,福建省明年初将举办婚姻登记颁证员培训班。所谓颁证员,大概就是带领新人宣誓的民政干部吧。一想到民政干部带领带领新人宣誓,并且问新人“你愿意嫁给×××吗”的情景,就觉得有点滑稽,好笑。
问了几个年轻人,都说,这样做有点假。有的说,面对国徽作出爱的承诺,假如以后移情别恋呢?离婚呢?岂不是欺骗祖国了?回到民政局来向国徽忏悔,民政局会接待我吗?“面对国徽”,有点吃不消。有的说,民政干部带领我宣誓“互相忠实”,可是,他或她自己的婚姻是不是“互相忠实”,我都不知道,我怎么能跟他宣誓呢?
民政部门设计的宣誓仪式,以及宣誓内容,比如“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显然是从西方教堂婚礼移植过来的。但只移植了形式,核心理念没有移植,可能也被视为不宜移植。带领宣誓的民政干部就不具有教堂牧师的超越性,“行政”取代“宗教”之后,民政干部和婚礼当事人同为世俗之人,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世俗内容的联想和质疑。也就是说,民政部门在设计宣誓仪式时,既没有考虑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可翻译性”,也没有替新人设身处地想一想,也就不会预料到可能产生的喜剧效果。
“行政”取代“宗教”,世俗权力取代了精神信仰,那就要考虑权力的效力问题:如果前来领证的新人中有人拒绝宣誓呢?是不是就不让他们领结婚证了?不让领证,等于剥夺了他们的婚姻权,这不违法吗?让他们不宣誓就领证,相关规定不是形同虚设了吗?政府部门的“面子”往哪里放?民政部门不是自找没趣吗?民政部门尴尬一点也许不算啥,可是,连累国徽也很尴尬,不够严肃吧?
一件看起来很严肃的事情,其实做得很不严肃,很随意;一件属于文化范畴的事情,做得很粗放,很“武化”。与其如此不伦不类,不中不西,还不如传统婚礼——一拜天地,保护环境;二拜高堂,孝敬父母;夫妻对拜,互敬互爱。现代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