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看到本报刊登的道德之光栏目后,淇县高村镇高村村村民冯青元向记者讲起了他们家的经历,他想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道声谢。
2006年3月16日,他14岁的儿子有点发烧,卫生所的医生给打了一针,开了点感冒药,但儿子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而是急转直下,没过多久,便昏迷不醒。他相继到乡里、县里给儿子看病,但都没有效果。最后,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他得知儿子患了病毒性脑炎,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视神经已经开始萎缩,随时有失明的危险。
此后,他们全家便奔走在去医院的路上,他和妻子背着行李,拉着已经看不到东西的儿子,先后辗转郑州、邢台、开封和北京的各大医院。“那段日子真是难熬,看病花钱跟流水一样,晚上我们舍不得花钱,大冬天的就在医院的楼道里铺着凉席睡觉。孩子原本活蹦乱跳的,突然间就看不到东西,孩子心里难受,我们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心里堵得慌。”冯青元说。
“在最绝望的那段时间,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给了我们不少帮助,让我们全家倍感温暖。”冯青元说。
2007年8月份,他和妻子带着儿子到北京看病,上车补票时,车上一位山西晋城的姑娘主动给他们全家买了车票。他非常感动,连声道谢并再三问人家姓名,人家却怎么也不肯说。
有一次看病回来,他和妻子带着儿子从火车站坐23路车到汽车站,司机见到他儿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把儿子的病跟司机说了,临下车时,那位司机硬塞给他们300块钱。“我们根本不认识人家,人家就掏给我们300块钱,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挣钱也不容易,我们全家特别感动。”冯青元说。
为了给儿子看病,冯青元变卖了家产,到处借钱、贷款。因为每拖一天,孩子视力恢复的希望就少一些。
他们家的遭遇见诸媒体之后,不少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淇县中阿集团的老总牛中阿到家里看望他儿子,临走给了他2万块钱,让冯青元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要是钱不够,他还会帮忙想办法。淇县天天花园的开发商也给了他们5000块钱。淇县一个农村医生,自己家里条件也不是太好,有三个孩子上学,住的还是三间平房,却和几个邻居一起给冯青元带去了1000块钱。还有很多人给冯青元送去了衣服、书籍、收音机等。
2007年底,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他儿子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期,治疗效果不会太好,劝他们回家疗养。又经过几家医院的会诊后,冯青元放弃了儿子的治疗。虽然儿子的病没有彻底治好,大家的关爱却一直留在了他们全家人的心中。
现在,他们全家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他儿子现在在省针灸推拿学院学习针灸推拿,他自己也做点小买卖,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我一直对儿子说,他将来参加工作挣钱了,我要替他存起来一部分,无论是救助贫困家庭也好,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也好,一定要回报社会。我希望他能够记住社会对他的这份恩情,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冯青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