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吴三桂镇守云南,受封“平西王”。他这个王爷当得似乎很过瘾,因为他不远千里向苏州巡抚下了一道指令,让人家给自己办事儿。
按说吴三桂虽然贵为王侯,毕竟远在云南,于情于理不方便对苏州的地方官颐指气使,何况要办的还是私事。
当然,这私事说小也不小,要不然吴三桂也不会如此上心,他是要给闺女置办嫁妆。
给女儿买3000亩地
吴三桂对女儿可称得上爱若至宝,他给闺女准备的嫁妆是一份厚礼——3000亩土地。一般来说,闺女出阁,嫁妆也就是衣服首饰和日用品等,田产是家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不会轻易给女儿。但是吴三桂不一样,多少土地他都送得起。只不过,吴三桂考虑得比较周全,没有在云南给闺女整一块地,而是跑到苏州买地,因为他的闺女嫁给了苏州人王永康。《清稗类钞》如此记载:吴三桂“檄江苏巡抚”,在苏州“买田三千亩,大宅一区”。
土地购买权按亲戚关系排队
可是,想买地掏银子就是了,吴三桂为啥找苏州巡抚帮忙代办呢?这里面也有缘由。
无论古今土地都非常宝贵,因此涉及到土地的问题往往容易产生纠纷。为避免矛盾,中国古代在土地流转上有着非常多的限制,在交易之初就设置“障碍”,防止日后各类不测事件的发生。
如果某家想卖一块土地,卖地时要广泛问询叔伯弟侄等亲属,他们有优先购买权,如果他们不买,再按照远近关系,询问族人,族人不买,再按照亲疏原则问姻亲,姻亲不买,再找承典人和承租人,他们不买,最后一遍还要问和自己土地相邻的邻居们,他们明确不要这块地,才能找其他买主。假使偷偷摸摸背着人家把地卖了,这些人随时可以到官府控告,将交易确定为非法而予以取消。
研究一下上述顺序,不难发现,血缘关系在土地买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系亲属排在最前,然后是家族其他人,再次是姻亲,排在血缘关系后面的是租赁等经济关系人,之后是地缘关系——那些挨着的邻居。
这么多环节,假使任何一人冒出了购买的想法,这块地就不能顺利出手。看到这儿,自然明白吴三桂为什么找苏州巡抚帮忙了。
按正常程序买地
吴三桂的闺女恐成“剩女”
我们不妨大致估算一下,清代条件不错的农户,一家有个10亩到20亩地就不错了,像苏州这种经济发达、农民精耕细作的地方,每户农民家里的土地面积应该更小。我们姑且按15亩地算,吴三桂要买3000亩地,就至少要找200户人家商量这事儿。即便吴三桂想促成此事,抬高了买地的价格,让这200户人家只想卖给他,这些人家还是要按照法律规定,完成广泛征求意见这道程序。想想看,把这些手续全都弄利索了,得需要多长时间,毋庸置疑的答案是:吴三桂的闺女成为剩女。
所以,吴三桂才会委托苏州巡抚办理,不论他是督促各个农户加快询问的速度,还是来硬的威逼利诱不准他人竞购,肯定有其手段,能把事儿在最短的时间里办成。
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取舍,在闺女和百姓之间抉择,吴三桂自然有所侧重,从“檄江苏巡抚”里的“檄”字可以看得出,这个带有晓谕、征召含义的词语,已经将吴三桂借助威权实现个人愿望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