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见习记者 席适之
浚县正月古庙会正如火如荼进行,记者在庙会上发现了一群身着红色马甲、头戴红色鸭舌帽的人:他们引导游客、携老扶幼,为游客解答疑问,处理应急事件,他们穿梭在浚县进城路口、城区内街道和大伾山风景区,帮助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欣赏风景、休憩安身,所到之处,到处传扬着游客的赞美之声。他们就是庙会上为游客服务的志愿者。
1日,记者来到大伾山风景区,与志愿者们一起,在服务游客中体会快乐。
热情服务,耐心解答
早上7时30分,在大伾山广场,一支由百余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已列队集合完毕,在相关负责人的安排下,他们分散到各自责任区域,开始一天的工作。
“大家好!我是民俗文化节的志愿者,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吗?”25岁的女孩申丽主动上前问询一批前来观光的游客。记者看到,这些游客的平均年龄大约在50岁,当他们面对主动上前搭讪的“陌生人”时,显得有些拘谨,但在听了申丽为其中一位游客指引了游玩的路径后,就都变得自如起来,场面一时间“hold不住了”。“附近有酒店吗?”“大佛洞怎么走?”“何时能看到社火表演?”各类问题朝申丽扑面而来。申丽的队友见状赶忙上前招呼,只见他们一会儿用手指指景区的方向,一会儿又耐心地为游客们讲解,忙得不可开交。
“一路顺风,欢迎再来浚县玩儿!”申丽送走一批游客后对记者说,自古庙会开始以来,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要接待近百人次,常常需要跑前跑后,为游客指路。“很多外来游客并不了解浚县的情况,向他们讲解,不但要热情,还要有耐心。”申丽说。
寻走失儿童 助受伤游客
“我家孩子走丢了,您快帮忙找找吧!”午饭时间,40岁左右的李女士焦急地对申丽说,她本打算带着正在游乐场玩耍的8岁儿子离开,但发现他不见了,找遍了整个游乐场也没找到。
“别着急,您慢慢说。”申丽立刻放下手中的盒饭,询问走失男童的姓名、穿着、样貌特征,问完便起身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寻找。记者看到,虽然已到正午时分,但景区内依然人山人海,要找一个8岁男童并非易事。只见申丽和队友们一边四处呼喊男童的名字,一边向景区内其他志愿者传达孩子走失的信息,只用了半个小时便找到了男童。“我正急得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办时,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帮我找到了儿子!”李女士激动地说,多亏了有这些志愿者。
申丽对记者说,因为庙会上人多,所以经常有意外情况发生。“例如一些老年人在爬上山后身体容易出现不适;一些游客不小心碰伤、摔伤。”每到这时,他们都要迅速赶到,用提前备好的医药为游客提供救助。
快乐使者展现鹤壁形象
申丽告诉记者,今年和她一样为民俗文化节服务的志愿者有1300多人,年龄最大的50岁,年龄最小的18岁,遍布大伾山、浮丘山风景区,以及浚县县城的主要路段、进城路口。
“志愿者上岗前都进行了培训,服务内容涉及礼仪接待、会务场馆、秩序维护、环境卫生、文明监督、医疗救护、安全应急等。除了需要熟悉景区和景区附近的情况外,我们还要牢记浚县的概况、浚县庙会的历史,甚至要学会用简单的英语口语与老外交流。”申丽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浚县展现给外界,让更多人了解鹤壁、了解浚县。
“做志愿者是无偿的,而且必须随叫随到,你不觉得辛苦吗?”记者问道。
“我奉献,我快乐。特别是做一名民俗文化节的志愿者,能给游客提供帮助,这足以值得我骄傲。”申丽对记者说,民俗文化节是我市与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而志愿者就像一个使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尽最大所能为游客们提供帮助、解燃眉之急,才能展现出鹤壁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