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
小区门口,一群背着书包放学的孩子,一边打闹嘴还没闲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把我逗乐了。
然而,看了《淇河晨报》报道的信阳市淮滨县学生马灿灿事件,我再也乐不起来。13岁的初一女孩马灿灿离家出走,写下遗书,“接二连三地考砸,已经让我确定自己没有了希望……这样的人生太苦了。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嘲笑的世界里,你们知道有多痛苦吗?”
说实话,这样的新闻并不新鲜:去年9月,九江3名小学五年级女生相约跳楼自杀,“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10月,安徽阜南两名六年级女生在教室黑板上写下“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后喝敌敌畏自杀……马灿灿之所以还能吸引几天围观,在于事件发生在2月7日“新学期第一天”,仅此而已。
走好。天堂里没有作业考试,我想一定是的。
作业变成了逼人性命的“作孽”,园丁变成了扼杀天性个性的“元凶”;教书成了千人一面的流水生产线,书包成了粉碎美好童年的无情“炸药包”;最适宜读书的课堂,成了压制读书学习兴趣的考试训练地;最蕴涵教育的学校,成了最不需要教育的“作业集中营”……
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作业和考试吗?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美国小学生的作业在学校就可以轻松完成,他们的家庭作业多是社会实践活动,而我们的作业动辄十几页几十页,“你辛辛苦苦写一个月,老师马马虎虎写一个阅”,不把小孩子“做”成“小老头”决不罢休。什么是好的教育我说不清楚,但只能培养出一批批擅长做ABCD选择题机器的教育,肯定是不好的教育。
回校后把儿歌念给我的学生听,他们说,“老师,您太OUT了。”还异口同声背起了后半截,“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点了火赶紧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呜呼,“轰隆一声”之后,也许学校还在但学问没了,教师还在但教育没了,孩子还在(如果他们幸运的话)但脑子没了,生命力还在但想象力和创造力没了,国家还在但软实力没了……究竟还需要多少这样的“轰隆”声、多少孩子的血家长的泪,才能推动应试教育这个沉重的“大象屁股”!
新的学年开始了,但愿新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