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白天至7月22日凌晨,北京城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凶猛、最持久的一次强暴雨。截至22日17时,北京市境内共发现因暴雨死亡37人。据通报,死亡的37人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被确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确认中。特大暴雨已致北京约190万人受灾。
“逢涝必瘫”
待改变
下雨前,北京市防汛办表示,北京城区90座下凹式立交桥已建立“一桥一预案”,排水、交通、电力等部门,根据桥体的规模、道路结构,制定个性化方案,力保暴雨中立交桥排水通畅。然而,事实证明,在强大的暴雨面前,多处立交桥下出现严重积水。21日晚,一男子开车行至东二环广渠门桥下,被雨水困在车中,救出来送往医院后死亡。
▲北京一小区停车场被淹。 车辆涉水咋行驶
浸水后咋处理
一、行车遇到积水路面,应减速或停车观察。只要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二、汽车涉水时除了要保持较低的车速外,还要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油门不回收,也不要加速。应该低挡中高油门匀速通过。
三、汽车在水中熄火,切不可立即启动,应尽快采取措施把汽车拖到积水少的地点。在水中熄火很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重新启动发动机会造成发动机活塞、缸体等严重磨损,严重者甚至导致发动机报废。
四、汽车涉水后,应及时排除刹车片水分,否则车辆在涉水后会失去制动。车主可以低速行驶同时踩油门并轻踩刹车,使刹车鼓与刹车片通过摩擦产生热能蒸发排干水分。
五、在雨中浸泡的汽车经常会发生断电,导致车门无法打开,车内应准备多功能工具。
(综合新华社电)
10万人抢险 危急关头“守望相助”
“这哪是在开车,明明是在开船。”北京市民袁鑫21日晚被困在车上。21日晚,他在西南四环回家的路上“倍感煎熬”。他说:“我在车里特别紧张,一直在想熄火了怎么办。水最深的地方齐车窗户。前面是浪、后面是浪、旁边的车一过,一人高的大浪就掀了过来。”
21日晚,京城63处主要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可用“骇人”形容。记者在北京市西三环莲宝路附近看到,过马路的人们都在齐腰深的水中前行。而立水桥城铁南侧的积水更是形成了一个10米宽见方的天然“游泳池”。记者从北京市防汛指挥部获悉,截至22日11时,北京共发生3起地质灾害,共转移群众56933人。
在这串数字背后是投入抢险的10万名干部群众,是网民自发前往机场接人的车队,是雨夜里背起孩子、女人过马路的年轻人,是一位奋勇救助群众直至牺牲的派出所所长……
大雨中,既有紧急揪心的时刻,也有温暖感人的细节。21日晚,海淀区北太平桥下,当马路上的井盖被水压冲开,多名环卫工人守护着井盖子,用身体发出警告,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也有很多北京人一夜无眠,自觉地参与到救援中。
微博网民菠菜X6连同望京网自发组织“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集结20多辆车,开赴首都机场接人。暴雨使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五辆车搁浅水中,救援人员赶来拖拽水中车辆,一名警察对人群里喊道:“谁来帮忙拉一把”,结果几十人冲上去协力拉着绳子,将车辆向积水浅的地方拖。
安定门桥附近,前有水、后有浪,车辆已经堵了200米远,一位年轻的男士主动背起身边的孩子、女士,将他们送过马路;一个饭馆里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没过膝盖的水里,告诉路人有个井盖被顶起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给北京电台打电话诉说她心里的感动,她拄着拐杖站在风雨中,一位陌生人将她送到了家……
五次预警连发,应急配套暴软肋
记者采访中,一位市民说:“说句公道话,面对此次几十年不遇的大雨,城市公共设施硬件出点问题可以理解,但‘软件’也有问题,灾情发生前后的人工预警和应急预案还有提升的空间。”
21日一天内,北京市气象部门连发5个预警,暴雨级别从蓝色预警上升到橙色预警。然而多数网民表示,并不了解不同灾害预警分级的具体含义,且气象部门发布预警渠道过少,网民呼吁政府发布重大灾害预警时,可通过短信方式送达所有市民,此外还应该给灾害涉及范围内的手机用户发短信,提醒居民尽量减少外出等。
21日晚部分区域地面公交系统,不少人纷纷转向附近的地铁站转乘地铁。然而21日20时许,通往首都机场的地铁机场线因雨水没过地铁感应板,造成地铁列车失去动力,导致东直门站至T3航站楼列车停运。与此同时,首都机场21日500多架航班取消或延误,导致8万多名旅客滞留。多位滞留机场的网民在微博中反映,首都机场打车难,出租车奇缺,机场大巴候车处积压旅客上千人。
面对网友自发前往免费接送乘客的车辆,许多外地乘客感叹: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北京民众所展露的素质、品德与干劲彰显了人间关爱、城市精神和社会进步,令人钦佩。但另一方面,北京公共交通应急不力的“软肋”再次暴露,有市民质疑:机场的公共交通接近瘫痪后,却需要网民自发组织去疏散机场滞留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