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文明行为“立规矩”值得期许
“市民巡访团”
还是“巡访市民团”?
排水系统改造是个等不起的工程
“群众多坐轿”
才会“领导少蒙冤”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众多坐轿”
才会“领导少蒙冤”


 

  近日,微博热传“武汉质监局领导出行四人抬轿”的图片,引发网友质疑。武汉质监局官方微博辟谣予以否认。记者调查发现,照片中两人是武汉市黄陂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因长时间在雨中浸泡抢险引发身体不适,待病人、妇孺撤离完毕,他们才坐上运送病人的木筏离开(详见7月19日《淇河晨报》19版)。

  □司马童

  

  有画面中抢险队员的出面指证,有疾控中心两名普通工作人员的实名澄清。我相信武汉那张“雨中领导坐轿”的网传图片,应属指鹿为马。虚惊虽除,但实忧未消。若问将来何以避免类似传言和委屈,答案只有一句话:“群众多坐轿”,才会“领导少蒙冤”。

  鱼龙混杂的网络消息无法杜绝泥沙俱下。假如说从武汉的“雨中领导坐轿”图片中,需要引起怎样的思索和警醒,一个最不应回避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网民一看到这样的图片,便会“条件反射”似的首先想到这不像群众福利,而更像领导待遇?

  近些年来,因网络监督无时不在,不少官员已经领教了“习惯性摆谱”的严重后果。但是这样的自觉与自律,更多体现在有“监督风险”的公开场合;一旦远离公众目光,或自以为到了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些“领导”摆架子、耍威风的欲望,就未必不愿流露出来、展示一番。正是缘于这样的官威意识,所以诸如“孩子淋雨表演、领导打伞欣赏”之类的场景,总能“脱颖而出”、“以飨网民”。

  对于人民公仆来说,所谓“群众多坐轿”才会“领导少蒙冤”,看起来也不算什么太高的要求。然而,真要到了某些“坐轿时刻”,“领导”们为啥总会被半推半就地归入先坐的行列?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部分“领导”确实不想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二是在负责“抬轿”的下属看来,选择让谁“先坐”,其实也是选择了巴望谁来提供升迁的机会。

  高层领导不止一次地作出提示:不能让官场中的老实人吃亏,对于那些“做事只给领导看”的人要加强警惕。想想也是,一心促成“领导多坐轿”的人,才不会管你个人形象的得与失,要的只是有利自身的上级好感。可见,越是缺乏“群众坐轿”意识和风气的地方,自然也越是鲜有“真抓实干”、“表里如一”的可靠可信的下属。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再不主动去抓“群众多坐轿”,可谓正中了善做表面文章者的下怀。如此这般,“领导少蒙冤”的念想,就更是难成现实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