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食品市场五宗罪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消协警示
婴童食品市场五宗罪

 

  近年来,我国婴童食品市场发展迅猛。婴童食品质量的好坏,轻则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重则危及孩子的生命。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称,我国婴童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没有获得QS认证的食品仍有销售。个别婴童食品没有获得QS认证,外包装上没有QS标识。中消协在调查中发现,在分散的母婴用品店里销售的婴童食品这一问题比较严重。QS标志是英文质量安全 (QualitySafety)的字头缩写,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的组成部分。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要求,无QS标志不得进入流通领域销售。商品加贴QS标志,除了表明该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已经通过质监部门的审查外,还意味着企业承诺其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二是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了让食物更好看、好喝、好闻且更耐保存,一些厂家不考虑婴童的生长需要,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婴幼儿是非常敏感的人群,身体功能相对不完善,肝肾和肠道非常脆弱。目前,市场上各种配方奶粉及辅食中,食品添加剂、配料等都占有很大比重。很多添加剂单独使用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是多种添加剂长期、集中、大量使用,对婴童的健康就会造成潜在的威胁。据了解,很多国家都对婴童食品添加剂有严格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已经规定一岁以下婴儿食用的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添加剂。

  三是缺失CIQ标志,是否属进口食品难以判别。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合格的进口食品还须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具有由检验检疫局出具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外包装加注激光防伪CIQ(中国检验检疫)标志。但在北京等地众多知名母婴用品店内,虽然很多食品外包装上标注有“原装进口”的字样,但是却没有CIQ标志,很多标称原装进口产品甚至连生产地都没有标注。

  四是洋品牌真假难辨。一些本土企业的产品为便于营销,通常通过中介公司在海外注册包装后,变成所谓美国、新西兰、日本或英国企业出品;有些企业租赁医学院的场地,产品就成了医学院科技成果。对此,专家将目前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是包装上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中消协表示,只有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属于国产食品,第三类则不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

  五是保健食品文号一号多用。某品牌婴童食品只有一款产品拥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是其利用包装装潢相似等手段,克隆出一批无认证的“兄弟”系列产品,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销售,都以“保健食品”的形象示人。此类食品通常在同一柜台销售,消费者不是特别注意,很难发现其中的区别。业内戏称此为“搭顺风车”式销售。

  ●提醒 选择认知度高的品牌

  中消协呼吁消费者选购婴童食品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推荐,0~6个月婴儿应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直到两岁,同时进行适宜的辅食添加,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及智力发育,也可以降低今后罹患慢性病的风险。辅助食品是否适合他们的生长需要,不能简单以婴童的喜欢程度判断,家长们在选购时应掌握相应的营养方面的知识。

  二是品牌至关重要。消费者要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市场认知程度高的品牌的产品。

  三是除了查看保质期等,还要留意QS标识。对于保健食品和进口食品,可以对照“蓝帽子”、CIQ标识,通过上网等方式查询其真实性。

  中消协还呼吁,对于婴童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关企业也要从婴童健康出发,严格配方,正确对待。 (据《中国消费者报》)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