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五花八门的“死信”
有时让人哭笑不得
许清旺说,他最头疼的事是有些外地人对鹤壁市的具体地址不太清楚,收信人地址一栏写上个“鹤壁市淇滨区×××收”就完了,淇滨区地方这么大,上哪里找人去?就在前天,还有一位中年男子到办公室来找朋友寄过来的一本书,最后发现寄书的包裹上收件人一栏只写着“鹤壁市淇滨区兴鹤大街南头×××收”,兴鹤大街那么长,去南头什么地方找收件人呢?
还有些写错地址偏又遇到重名的。许清旺说,曾经有个从西藏寄来的包裹,把收信人的单元号写错了,他按着包裹上的地址送过去,偏那家又有个和收信人重名的,就收了。后来真正的收件人来找他,才发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巧的事。那个包裹里是西藏的一些特产,已经被重名的人吃完了。不过两个人都不错,吃了东西的那个人要给钱,原本该收件的人说有这么巧的事也是缘分,硬是没要。
10月9日是第43个“世界邮政日”,昨天下午5点多,记者在淇滨邮政支局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今年50岁的许清旺。
黝黑朴实的他见了记者就笑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姑娘,我有啥可写的?不就是干个投递工作嘛。我知道你们晨报,发行量可是不小,这两年订出去的报纸越来越多啦,淇滨邮政支局一共32个投递员,光我一个人管的段每天都要送出去三四百份呢。”
1
送一天邮件下来
电动自行车
得换两组电池
许清旺1994年开始做投递员,至今已记不清跑过多少人家,送过多少信件。据他介绍,他现在平均每天要投递报纸、刊物700多份,平信和挂号信近100封。他总是骑着他那辆电动自行车送信,两组电池要轮着充电,一组电池只能用半天。
18年下来,他已经成了最熟悉鹤壁市大街小巷的人之一。
2
至少4000多封“死信”
被他“救活”
每个投递员总会遇到一些找不到收件人的“死信”,许清旺也不例外。据他讲,平均下来每个月他至少会遇到二三十封“死信”。要是收信人因为收不到信件耽误了事儿可怎么办?许清旺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些“死信”救活。
各个银行的对账单中的“死信”很多,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只能一遍遍跟银行联系,查找收信人的电话号码,这样一来,每个月就至少要花掉他30多元的话费,要知道,他每个月工资也才1700多元。“说实话,每月30多块的话费我还真有点心疼,但毕竟这是为了工作,心疼也得做好。虽然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是这个钱不能省。”
出现“死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收信人姓名和地址写得不清楚。18年的投递员生涯,让许清旺成了鹤壁市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他还记得,淇滨区现在的华山路曾经改了两三次名,很多来信上写的地址还是以前的老名称,这时就需要依靠经验和阅历来找出收信人的真实地址了。
遇到地址不清楚时,许清旺的经验是单位信件找单位,小区居民信件找物业,通过物业找收信人的电话和地址;还有些人在写收信人姓名的时候喜欢来个“草书”,龙飞凤舞的看不清楚,这就得按地址去找人了。
这么多年下来,许清旺实在记不清有多少“死信”被自己救活了。就按一个月最少20封来算,一年12个月,工作18年,至少有4000多封“死信”被他“救活”。每次帮“死信”找到主人,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4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对许清旺来说,投递员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可是也常常能够感受到温情。
干他们这行,刮风下雨天是最辛苦的时候,出行不便不说,还不能淋湿了信件、报纸。冒着大雨给人送去信件、报刊时,经常会遇上收信人跟他说“谢谢你,这个天儿送信不容易,等天好了再送也行”之类体谅、感激的话,总能让他心里暖上半天。
一句体谅的话
能让他心里暖上半天
□晨报记者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