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的繁华表象下,却是暗潮汹涌。
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并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自律工作的十条约定》,虽然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有种种要求,但市场乱象仍屡禁不止。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提防四大陷阱。
警惕银行员工私售飞单。目前,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两种:一是银行发行的产品,二是银行代销的产品;而客户经理私售的“飞单”产品,是被银行禁止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是银行发行的产品,那么理财合同甲乙双方就是客户和银行;购买银行代销的基金以及保险产品,那么客户交款后拿到的是银行出具的基金或保险的凭证,而不是转账凭条;如果客户购买的是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或私募产品,客户可以要求客户经理出具银行与产品发行或承销公司签订的代销协议;若只有转账凭条,客户经理又拿不出代销协议,投资者就要提高警惕了。
预期收益率非实际收益。有一些投资者看到理财产品宣传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能到20%,产品到期后到手的却只有10%,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预期收益率”并不是到期后的“实际收益率”,跟踪市场上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不难看出,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屡见不鲜。
口头承诺“保本”不可信。“保本与非保本”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少投资者还是因此中了招。“非保本”简言之就是“一旦亏损,买家自负”。
一些中老年人容易只看产品的收益,而忽视了产品的风险,盲目地听从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中老年投资者可以用银行定期的收益来当成一个标尺,当销售人员所承诺的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定期时,就应该留心询问风险所在。
别被高利率代销产品迷惑。在许多投资者心目中,银行实力雄厚、名声好,才选择了银行理财产品,但事实上,如今在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越加丰富,银行只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一旦代销的产品出现问题,银行不承担责任,所以购买这类产品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据《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