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5天结婚
丈夫对我保密
我今年60岁,丁铁汉比我大7岁。我与丁铁汉结婚是在40年前,那时,他正在新疆部队。
结婚后,我与老丁过了十几年的两地分居生活。1978年,他作为一名部队连职干部转业回乡,到当时的鹤壁市车辆厂任厂长。一年以后,丁铁汉患病,虽经过两年不间断治疗,他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这样,我这辈子与老丁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仅有3年。老丁去世后的这些年,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对自己说,前半生看着他的相片,后半生守着他的遗像。
结婚前,我家与他家所在的村是邻村。那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丁铁汉从部队回来探家,就在这一天我们经亲戚介绍相识,这时他已经到部队6年了。一见面,身穿军装的丁铁汉英俊魁梧,相貌堂堂,给人一种稳重而又可靠的感觉,再加上他令人敬重的军人身份,我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这门婚事。我们双方家人对这门婚事也非常满意,于是我们在认识后的第5天即腊月二十八这天,就去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结婚后第10天是正月初八,这天丁铁汉匆匆离家返回部队去了。从1960年1月当兵算起,他做了19年军人,和他结婚后我当了13年军嫂。在他转业之前,只有在他请探亲假或者是代表部队来内地征兵的时候,我们才有团圆的机会。这期间,他每次在家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短的只能在家待上一天。
这两年,报纸上对我们家老丁当年在西北核试验基地的情况做了报道(楚秀莲拿出了刊登有解密档案报道的报纸),可是我和他结婚的时候他根本就不说这些情况,那些年我只知道他在新疆当兵。虽然我早就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试验成功的,但是那时却不知道老丁一直在核试验基地从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保卫工作,现在我才明白他是在遵守保密纪律。就连当年担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写诗称赞丁铁汉的“铁脚板”精神这样的事儿,我也是这两年才从报纸上看到的,以前从未听老丁说过。
奉命加入“打猎队”
丈夫是个“铁脚板”
在老丁快要转业的时候,我去新疆到他那里探亲,到那里后曾听人说丁铁汉参加过“打猎队”,“打猎队”有个生活点,生活点一没有房屋二没有帐篷,丁铁汉和几个战友半年时间里都在戈壁滩野外露宿。盛夏的戈壁滩酷暑难耐,蚊虫又特别多,丁铁汉和战友们为躲避酷暑和蚊虫,就到河里吃饭和休息。
我那时不知道什么叫“打猎队”,也不知道他在“打猎队”都干些什么。等老丁去世20多年后我才从报纸上看到了“打猎队”当年的事迹,才对老丁那个时候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那时,老丁在警卫营四连当班长,在新疆罗布泊的西北核试验基地担负警卫任务。1964年4月,基地司令部指示警卫营四连组建一支精悍的“打猎队”,丁铁汉和连队的6名战友作为骨干力量加入了“打猎队”。“打猎队”其实是一支巡逻小分队,在丁铁汉他们出发前,基地副司令员张志善指着地图向他们交代:“这次巡逻将要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完成。距离:4150公里;行进方式:徒步;时间:180天;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带任何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打猎队”有三项任务:一是防止敌人空投空降搞破坏;二是查清核试验场区外围的地形地物;三是清除场区内的流动人员。因保密需要,所以巡逻小分队取名为“打猎队”。
当年4月13日,“打猎队”到达一条小河边,将这里定为生活点。连队每个月用汽车送来一次给养,丁铁汉和“打猎队”的战友们在河边的土丘上挖个坑,将给养用沙子埋起来,插上红柳作为巡逻返回时取食的标志。4月15日,“打猎队”正式开始巡逻,每人荷枪实弹,肩背被子、毛毯、雨衣、两个水壶、270发子弹、8个手榴弹、一支冲锋枪和行军用的铁锨及镐头,还有粮袋和简易炊具,平均每人负重37公斤。向导是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第一天巡逻,“打猎队”便接连遭遇到了两群野猪的袭击,他们在确认四周没有敌情之后,开枪将领头的野猪击毙,其他野猪四处逃散。生活点设在荒野上,没有帐篷更没有房屋,丁铁汉和战友们即使从茫茫戈壁滩巡逻回到生活点,依然是天当房、地当床。
第一晚宿营时,老丁和6名战友为了节约连队送来的用水,便就地取河水做饭,不料河水又苦又咸,饭吃到嘴里难以下咽,饭后不一会儿大家都拉起肚子来,有的甚至拉得提不起来裤子。
荒凉的戈壁滩风雨无常,“打猎队”在茫茫荒野中巡逻时,连个挡风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遇到狂风暴雨时他们只能紧紧依偎在一起。一天夜晚,在他们正准备休息时寒流突然袭来,一马平川的沙漠无处可躲,他们只好一人放哨,其余6人用被子把头蒙住,到第二天起来时他们已被风沙埋住,掀起被子后个个都变成了土人,头发、眉毛上是土,鼻孔、耳朵及牙缝里也都是土。而到了晴天时又是酷暑难耐,蚊虫肆扰,他们经常整夜无法入睡。
一天,“打猎队”巡逻刚走到一片芦苇塘附近,倾盆大雨跟着就下了起来,丁铁汉和战友赶紧拿出雨衣,把武器、弹药和粮食包好,然后背靠着背坐在3个背包上,把3床被子顶在头上,再盖上雨衣。尽管这样,还是冻得直打哆嗦。到后半夜,才雨住风停。天亮时所有的被子和背包全部湿透了。在返回生活点的路上,他们背上的湿透的包袱有近50公斤重。
有一次,老丁和战友王俊杰回连队汇报巡逻行踪和勘察结果。在完成汇报任务回来的路上,由于没有带地图,他们俩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生活点了。他们不知道在荒漠里走了多长时间,又急又累,又热又渴,战友王俊杰疲惫得实在走不动了,对丁铁汉说:“别管我,能回去你一个人就是胜利!”可是,老丁因体力消耗太大加上严重缺水,他这个“铁汉”也支持不住了,前进了不到50米就一头栽在沙地上。两个人也算是命大,他们坐在那里休息了一会儿,眼看天已黑了,丁铁汉想起了鸣枪这一招,他朝天连放三枪。果然,有了回应,远处传来三声枪响。丁铁汉又放一枪,远处也传来一声枪响。于是他又连放三枪,远处也跟着响了三枪。枪声成了救命的信号,“打猎队”的战友们顺着枪声找到了丁铁汉和王俊杰,战友们随身带来的8壶水被这俩人“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深夜,他们终于回到了生活点。
整整半年时间过去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老丁和“打猎队”一起在罗布泊最荒凉的地带,徒步巡逻了4150公里,每人穿坏了12双鞋,保卫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分别被授予“铁脚板”荣誉称号。他们的事迹也感动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担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张爱萍将军为他们7个人每人写下了一首诗,赞扬他们的“铁脚板”精神。
张爱萍写信鼓励我
这辈子我没有白活
老丁去世前,我们聚少离多,在相互思念中走过了十几年。那些年我天天看着他的相片,盼望着像其他做妻子的那样能够天天和丈夫在一起。等到他终于转业回来了,工厂里的工作又让他这个厂长忙得顾不上我和三个孩子。他英年早逝,年仅41岁就抛下了我们母子四人。他在临终前最担心的是我一个女人怎么能养大三个年幼的孩子。当时我们的大女儿才13岁,最小的儿子只有4岁。
老丁去世不久,张爱萍将军从老丁当年的“打猎队”战友那里得知了老丁去世的消息。我很快就收到了张爱萍将军亲笔写来的慰问信,这位老将军在信中向我们全家表示慰问,鼓励我做个坚强的女人,要求我发扬丈夫丁铁汉的“铁脚板”精神,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现在,我们的三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我可以对着老丁的遗像说这是我对老丁最好的交代了,这辈子嫁给老丁,我没有白活。老丁把一生献给了国家,我和三个儿女感到非常自豪和光荣。